搜索
首页 《读屈翁山诗,有作》 灵均苗裔,羡十年学道,匡庐山下。

灵均苗裔,羡十年学道,匡庐山下。

意思:屈原后裔,斛律羡十年学道,庐山下。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读屈翁山诗,有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英勇豪迈、放荡不羁的壮士形象,同时融入了对历史、地理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形成了丰富而生动的画面。 首句“灵均苗裔”,引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帝高阳之苗裔兮”,点明了壮士的高贵血统和英雄气概。接着,“羡十年学道,匡庐山下”描绘了壮士在匡庐山下学道的经历,展现了他深厚的内功和修养。 “忽听帘泉豗冷瀑,豪气轶于生马。”一句,通过壮士听到帘泉和冷瀑的声音,引发了他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他的英勇果敢。接下来的“亟跳三边,横穿九塞,开口谈王霸。”则进一步展现了壮士的英勇无畏和豪迈气概,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军中毬猎,醉从诸将游射。”一句,通过描绘壮士在军中参与球猎和游射的场景,表现了他的勇猛善战和与将士们的亲密关系。 下片则运用了更多的历史典故和意象,进一步丰富了词作的内容。“提罢匕首入秦,不禁忍俊,缥缈思登华。”一句,通过引用荆轲刺秦王的历史典故,表现了壮士的英勇果敢和忠诚义气。 “白帝祠边三尺雪,正值玉姜思嫁。”则运用了白帝山和玉姜的典故,进一步增添了词作的浪漫色彩。最后的“笑把岳莲,乱抛博箭,调弄如花者。归而偕隐,白羊瑶岛同跨。”则表现了壮士在调弄如花的美女后,最终选择归隐山林,与白羊瑶岛共度余生的浪漫情怀。 整首词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一个英勇豪迈、放荡不羁的壮士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地理等元素的热爱和对浪漫情怀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灵均苗裔,羡十年学道,匡庐山下。
忽听帘泉豗冷瀑,豪气轶于生马。
亟跳三边,横穿九塞,开口谈王霸。
军中毬猎,醉从诸将游射。
提罢匕首入秦,不禁忍俊,缥缈思登华。
白帝祠边三尺雪,正值玉姜思嫁。
笑把岳莲,乱抛博箭,调弄如花者。
归而偕隐,白羊瑶岛同跨。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学道

    读音:xué dào

    繁体字:學道

    意思:(学道,学道)

     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
      ▶《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

  • 匡庐

    读音:kuāng lú

    繁体字:匡廬

    意思:(匡庐,匡庐)
    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刘昭注引南朝·宋·慧远《庐山记略》:

  • 苗裔

    读音:miáo yì

    繁体字:苗裔

    短语:裔 后 嗣 后嗣 胄 子孙 后裔 后人 子代 子嗣 后生 后代

    英语:descendants

    意思:
     1

  • 灵均

    引用解释

    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 庐山

    读音:lú shān

    繁体字:廬山

    英语:Lushan

    意思:(庐山,庐山)
    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相传周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见北魏·郦道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