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施汤》 莫教一滴沾唇,直得通身汗下。

莫教一滴沾唇,直得通身汗下。

意思:没有人教一滴沾唇,直得全身汗下。

出自作者[宋]释慧开的《施汤》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药物的警句,它以简洁的语言,强调了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效果。它没有具体的描述,也没有详细的解释,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些关于药物的使用方法,但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首诗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必须谨慎。它指出,这不是甘草、大黄、苦参或半夏,这些都是常见的中药材,但即使是这些常见的药物,也不能随意使用。诗中强调“莫教一滴沾唇”,意味着即使是微量的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其次,这首诗强调了药物的效果是“通身汗下”。这是对药物作用的直接描述,表明这种药物能够使全身出汗,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描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对这种药物的效果有了直观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直接的表达方式,强调了药物使用的谨慎性和有效性。它提醒人们在使用药物时必须谨慎,不能随意使用,同时也强调了药物的有效性,让人对这种药物有了直观的认识。这首诗的警句式表达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对药物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是甘草大黄,亦非苦参半夏。
莫教一滴沾唇,直得通身汗下。

关键词解释

  • 通身

    读音:tōng shēn

    繁体字:通身

    短语:周身

    英语:the whole body

    意思:
     1.全身;浑身。
      ▶《陈书•高祖纪下》:“仙人见于罗浮山小石

  • 莫教

    读音:mò jiào

    繁体字:莫教

    意思:犹莫非。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吴教授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锦儿,怎知道我和王七三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解释:1

  • 一滴

    引用解释

    1.液体的一个小点。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剉以酿酒,名曰桂醪。尝一滴,举体如金色。” 唐 韩偓 《秋霖夜忆家》诗:“不知短髮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 宋 方凤 《金华游录》:“有卷石,小窍指面大,有水正滴窍中,名仙人砚滴。候片时,纔一滴。”

    2.一点儿,表示少量。《关尹子·四符》:“吾之精一滴无存亡尔,吾之

  • 沾唇

    读音:zhān chún

    繁体字:沾唇

    意思:形容略微喝一点酒、茶水等饮料。多与“不”连用表示否定。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让了两遍,公子总不肯沾唇。”
      ▶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我大贱相,茶非惠泉水

  • 直得

    引用解释

    1.直待;直到。 唐 韩偓 《寄京城亲友》诗之二:“相思凡几日,日欲咏离衿。直得吟成病,终难状此心。” 宋 欧阳修 《论燕度勘滕宗谅事张皇大过札子》:“传闻 燕度 勘鞫 滕宗谅 事,支蔓勾追,直得使尽 邠州 诸县枷杻。” 宋 朱熹 《答黄子耕》:“已通透后,便要纯熟。直得不思索时此意常在心胸之间驱遣不去方是。”

    2.只有

  • 汗下

    读音:hàn xià

    繁体字:汗下

    意思:汗流而下。形容惭愧、恐惧或焦急。
      ▶宋·苏舜钦《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腼颜于其间,汗下如流浆。”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义犬》:“抵郡已暮,及扪腰橐,金亡其半,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