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石溪示学者》 阶庭无争讼,郊境罢守卫。

阶庭无争讼,郊境罢守卫。

意思:在阶庭没有争吵,边境罢守卫。

出自作者[唐]元结的《游石溪示学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小溪的美丽景色,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段描述了小溪在城下的形胜之地,尤其在春水满溢的时候,水石交融的美景更是引人入胜。长山环抱的形势,城市乡村相互环绕,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而舜祠周围的石林环绕,西南方向与它遥遥相对,更增添了小溪的神秘和魅力。 接下来的几段,诗人在描述小溪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没有争斗的庭阶,没有守卫的郊境,人们常常在小溪边聚会,鼓励那些追求学问的人。诗人对那些不追求武力,而致力于学问的人表示赞赏。然而,他也看到了社会上普遍的趋向,即忽视儒雅之道,这让他深感忧虑。因此,他提出希望有志之士能够互相勉励,坚持儒雅之道。 整首诗通过对小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那些致力于学问、儒雅之道的志士的赞赏和鼓励。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的佳作。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描绘的画面生动逼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小溪的美丽和魅力。同时,诗人的情感真挚深沉,对那些追求学问、儒雅之道的志士寄予了深深的期望,让人感受到了他的热情和执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小溪在城下,形胜堪赏爱。
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长山势回合,井邑相萦带。
石林绕舜祠,西南正相对。
阶庭无争讼,郊境罢守卫。
时时溪上来,劝引辞学辈。
今谁不务武,儒雅道将废。
岂忘二三子,旦夕相勉励。
作者介绍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生卒见元结墓表)

关键词解释

  • 阶庭

    读音:jiē tíng

    繁体字:階庭

    意思:(阶庭,阶庭)
    臺阶前的庭院。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后卒无患”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管辰《管辂别传》:“昔高宗之鼎,非雉所雊,殷之阶庭,非木所生。”
      ▶

  • 守卫

    读音:shǒu wèi

    繁体字:守衛

    短语:看守 镇守 扼守 戍 守 防御 防卫

    英语:guard

    意思:(守卫,守卫)

     1.防守;保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