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斋月静居》 荤腥每断斋居月,香火常亲宴坐时。

荤腥每断斋居月,香火常亲宴坐时。

意思:每次断荤腥食物斋戒月,香火常亲静坐时。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斋月静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后静心修养,身心闲逸的老者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享受。下面我们来具体赏析一下: 首联“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以病后和老年为背景,描绘了心境的宁静和身体的闲逸。在病后,心中没有任何杂念,一切烦恼都消散,老去之后,身体虽然不再强健,但也因此得到了闲逸。 颔联“忽忽眼尘犹爱睡,些些口业尚夸诗”,进一步描绘了老者的生活状态,他虽然眼睛已经昏花,但仍然喜欢睡眠,口中不再多言,但仍然喜欢诗歌。这种生活状态表现出了老者的恬静和雅致。 颈联“荤腥每断斋居月,香火常亲宴坐时”,描绘了老者每月斋戒,断绝荤腥,常常静坐冥想,沉浸在香火之中。这表现出了老者对生活的淡泊和对宗教的虔诚。 尾联“万虑消停百神泰,唯应寂寞杀三尸”,总结全诗,表达了老者心境的宁静和身体的健康,所有的烦恼都已经消散,身心得到了完全的放松和舒适。 整首诗以老者病后静养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同时也展现了对生活的淡泊和对宗教的虔诚。诗歌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
忽忽眼尘犹爱睡,些些口业尚夸诗。
荤腥每断斋居月,香火常亲宴坐时。
万虑消停百神泰,唯应寂寞杀三尸。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荤腥

    读音:hūn xīng

    繁体字:葷腥

    英语:meat or fish

    意思:(荤腥,荤腥)
    指有辛味的菜和鱼肉等食物。后专指鱼肉等食物。
      ▶唐·白居易《斋月静居》诗:“荤腥每断斋居月,

  • 香火

    读音:xiāng huǒ

    繁体字:香火

    短语:水陆

    英语:burning incense

    意思:
     1.香烛;香和灯火。
      ▶《晋书•艺术传•单道开》:“陈郡·

  • 斋居

    读音:zhāi jū

    繁体字:齋居

    意思:(斋居,斋居)

     1.斋戒别居。
      ▶《明史•左懋第传》:“三月,大风霾。帝布袍斋居,祷之不止。”
      ▶清·钮琇《觚賸续编•芙蓉阁》:“时世宗斋居西宫,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