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东林寺》 莫怪迟迟不归去,童年已梦绕林行。

莫怪迟迟不归去,童年已梦绕林行。

意思:别说迟迟不回家去,童年已梦绕林行。

出自作者[唐]黄滔的《游东林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长生、仙祠佛寺、碑折远公名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宗教的深深敬仰之情。 首句“长生犹自重无生,言让仙祠佛寺成。”描绘了长生之道,诗人认为即使生命永恒,也要保持无生的状态,即不执着于物质世界,而是追求精神上的超越。这种思想在仙祠佛寺中得到了体现,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尊重。 “碑折谁忘康乐制”一句,诗人借用了谢灵运的故事,表达了对康乐制碑的敬仰之情。康乐制碑是谢灵运在碑文创作中的杰出成就,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谢灵运的敬仰之情。 “山灵表得远公名”一句,诗人借用了慧远大师的名声,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之情。慧远大师是佛教的重要人物,他的名声在山中传播开来,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松形入汉藤萝短”一句,诗人描绘了松树和藤萝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松树高大挺拔,藤萝则短小精悍,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僧语离经耳目清”一句,诗人描绘了僧人的形象和语言,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之情。僧人离经叛道,他们的语言和行为都与众不同,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莫怪迟迟不归去,童年已梦绕林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人迟迟不愿离去,因为他在林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童年时的美好回忆。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长生、宗教、自然和童年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宗教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使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生犹自重无生,言让仙祠佛寺成。
碑折谁忘康乐制,山灵表得远公名。
松形入汉藤萝短,僧语离经耳目清。
莫怪迟迟不归去,童年已梦绕林行。

关键词解释

  • 归去

    读音:guī qù

    繁体字:歸去

    英语:go back; return

    意思:(归去,归去)

     1.回去。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唐·李白

  • 迟迟

    读音:chí chí

    繁体字:遲遲

    英语:slow

    意思:(迟迟,迟迟)

     1.徐行貌。
      ▶《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传:“迟迟,舒行貌。

  • 童年

    读音:tóng nián

    繁体字:童年

    短语:髫龄 襁褓 垂髫

    英语:childhood

    意思:儿童时期。
      ▶南朝·宋·鲍照《过铜山掘黄精》诗:“宝饵缓童年,命药

  • 不归

    读音:bù guī

    繁体字:不歸

    意思:(不归,不归)

     1.不返家。
      ▶《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蒲松龄《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