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 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意思: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西点鬓霜微趖岁末知道你回不回去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很少一味相思准拟相看像过去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和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 首句“白衣裳凭朱栏立”,诗人以衣着作为开端,描绘了一个女子白衣朱栏的美丽形象,她独自站在那里,似乎在凝望远方的景色,或者是在等待某人的归来。这样的描绘,给人一种安静而优雅的感觉,同时也为后面的情感铺垫做了很好的铺垫。 “凉月趖西”和“点鬓霜微”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形象和她的内心状态。凉月西移,点鬓微霜,暗示了女子的年龄和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她的孤独和寂寞。而“岁晏知君归不归”一句,则表达了她的期待和担忧,她期待着远方的他能够回来,但又担心他不会回来。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人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接下来的三句,“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进一步表达了相思之苦。夜深人静,她独自守候在更鼓之旁,期盼着传书的鸿雁能够带来他的消息。然而,信件稀少,只有无尽的相思。这里的“传书雁”和“尺素”都是古代传递信息的工具,而“稀”和“一味”则表达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一句“准拟相看似旧时”,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她希望看到他回来时的样子,就像过去一样,这表达了她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他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女子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和孤独寂寞的情感状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动人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凉月

    读音:liáng yuè

    繁体字:涼月

    意思:(凉月,凉月)

     1.秋月。
      ▶南朝·齐·谢朓《移病还园示亲属》诗:“停琴伫凉月,灭烛听归鸿。”
      ▶宋·苏舜钦《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二:“绿杨有意

  • 尺素

    读音:chǐ sù

    繁体字:尺素

    英语:note

    意思:
     1.小幅的绢帛。古人多用以写信或文章。
      ▶《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唿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西点

    读音:xī diǎn

    繁体字:西點

    英语:West Point

    意思:(西点,西点)
    西洋式的糕点。

    近义词: 早点、茶点

    解释:

  • 白衣

    读音:bái yī

    繁体字:白衣

    英语:white

    意思:
     1.白色衣服。
      ▶《吕氏春秋•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
      ▶《旧唐书

  • 朱栏

    读音:zhū lán

    繁体字:朱欄

    意思:(朱栏,朱栏)
    朱红色的围栏。
      ▶唐·李嘉祐《同皇甫冉登重元阁》诗:“高阁朱栏不厌游,蒹葭白水遶长洲。”
      ▶宋·王安石《金山寺》诗:“摄身凌苍霞,同凭朱栏语。”

  • 鬓霜

    读音:bìn shuāng

    繁体字:鬢霜

    意思:(鬓霜,鬓霜)
    形容鬓髮斑白如霜。
      ▶宋·梅尧臣《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形藁已能同散木,鬓霜从听着寒蓬。”
      ▶清·查慎行《秋感》诗:“几见白头翁,鬓霜复

  • 不归

    读音:bù guī

    繁体字:不歸

    意思:(不归,不归)

     1.不返家。
      ▶《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蒲松龄《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

  • 残更

    读音:cán gēng

    繁体字:殘更

    意思:(残更,残更)
    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第五更时称残更。
      ▶唐·沈传师《寄大府兄侍史》诗:“积雪山阴马过难,残更深夜铁衣寒。”
      ▶宋·刘克庄《风入松•癸卯至石塘迢

  • 目断

    读音:mù duàn

    繁体字:目斷

    意思:(目断,目断)
    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丘为《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宋·晏殊《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 传书

    读音:chuán shū

    繁体字:傳書

    意思:(传书,传书)

     1.谓使书籍流传于世。
      ▶《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2.指抄写或刻印书籍。

  • 旧时

    读音:jiù shí

    繁体字:舊時

    短语:已往 往常 往昔 往 昔年 早年 往年 昔日 昔 从前 以往 往日 往时 过去

    英语:old times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