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意思: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西点鬓霜微趖岁末知道你回不回去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很少一味相思准拟相看像过去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和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
首句“白衣裳凭朱栏立”,诗人以衣着作为开端,描绘了一个女子白衣朱栏的美丽形象,她独自站在那里,似乎在凝望远方的景色,或者是在等待某人的归来。这样的描绘,给人一种安静而优雅的感觉,同时也为后面的情感铺垫做了很好的铺垫。
“凉月趖西”和“点鬓霜微”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形象和她的内心状态。凉月西移,点鬓微霜,暗示了女子的年龄和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她的孤独和寂寞。而“岁晏知君归不归”一句,则表达了她的期待和担忧,她期待着远方的他能够回来,但又担心他不会回来。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人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接下来的三句,“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进一步表达了相思之苦。夜深人静,她独自守候在更鼓之旁,期盼着传书的鸿雁能够带来他的消息。然而,信件稀少,只有无尽的相思。这里的“传书雁”和“尺素”都是古代传递信息的工具,而“稀”和“一味”则表达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一句“准拟相看似旧时”,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她希望看到他回来时的样子,就像过去一样,这表达了她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他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女子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和孤独寂寞的情感状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动人的诗篇。
相关句子
- 凉月又南浦。-- 出自《摸鱼儿 同上》作者:[元]李治
- 凉月亭亭。-- 出自《浪淘沙·玉宇洗秋晴》作者:[宋]赵鼎
- 凉月到西厢。-- 出自《眼儿媚·凄风吹露湿银床》作者:[宋]张鎡
- 凉月淡侵床。-- 出自《菩萨蛮·暑庭消尽风鸣树》作者:[宋]程垓
- 凉月满缑山。-- 出自《诉衷情·西风吹鹤到人间》作者:[宋]吴文英
- 荡素波、凉月娟娟。-- 出自《霜花腴 用梦窗韵补寿彊邨侍郎》作者:[近代]王国维
- 凉月挂银钩。-- 出自《少年游·檐牙缥缈小倡楼》作者:[宋]周邦彦
- 尺素。-- 出自《徵招》作者:[宋]张辑
- 云边尺素。-- 出自《蓦山溪·春光如许》作者:[宋]张震
- 难逢尺素。-- 出自《一落索·杜宇思归声苦》作者:[宋]周邦彦
- 无尺素。-- 出自《渔家傲·律应黄锺寒气苦》作者:[宋]欧阳修
- 尺素空传。-- 出自《减字木兰花·船回沙尾》作者:[宋]蔡伸
- 禄非尺素。-- 出自《一落索·识尽人间甘苦》作者:[宋]杨泽民
- 遥遥见白衣。-- 出自《同虞记室登楼望远归诗》作者:[南北朝]何逊
- 白衣犹远远。-- 出自《同虞记室登楼望远归诗》作者:[南北朝]何逊
- 白衣来至。-- 出自《惜黄花 重九日》作者:[元]王哲
- 白衣去後。-- 出自《点绛唇 重阳菊间小酌,同申元帅等》作者:[元]李俊明
-
白衣何处觅。-- 出自《菩萨蛮·未观岩桂先观菊》作者:[宋]郭应祥
- 云神凭朱栏。-- 出自《巫山一段云·玉线穿三穴》作者:[元]马钰
- 月上朱栏一半。-- 出自《如梦令·翠柏红蕉影乱》作者:[宋]孙道绚
- 人独在、朱栏翠阁。-- 出自《杏花天·乍凉淅淅风生幕》作者:[宋]赵长卿
-
沈吟独倚朱栏。-- 出自《清平乐·黄花过也》作者:[宋]晁补之
- 锦箨参差朱栏曲。-- 出自《玉楼春》作者:[宋]钱惟演
- 画楯朱栏绕碧山。--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吴儆
- 鬓霜蒙。-- 出自《江城子·鱼龙戏舞近幽宫》作者:[宋]沈与求
- 鬓霜盈握。-- 出自《喜迁莺·鬓霜盈握》作者:[宋]魏了翁
- 日觉鬓霜加。-- 出自《南乡子·日觉鬓霜加》作者:[元]姚燧
- 重来惊鬓霜。-- 出自《唐多令·苹末转清商》作者:[宋]尹焕
- 休教成鬓霜。-- 出自《长相思·玉尊凉》作者:[宋]刘光祖
- 恨入鬓霜边。-- 出自《菩萨蛮·玉琴不疗文园病》作者:[宋]洪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