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镜》 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

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

意思:隐藏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对。

出自作者[唐]张说的《咏镜》

全文赏析

这首诗《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样。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是一首描绘宝镜的美丽诗篇。它以宝镜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宝镜的美丽和神秘。 首先,“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样”这句诗描绘了宝镜的形状,如同明月一般,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接着,“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这句诗则描绘了宝镜上的装饰,双蟠龙隐约可见,口中衔珠,形象生动。这些描绘都为宝镜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和艺术美感。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这句诗表达了宝镜的寂寞和期待之情。它害怕被不了解自己的人忽视,只能默默地待在匣子里,等待被发现和欣赏。这种情感表达了宝镜的内心世界,也让人对它产生了更多的同情和怜爱。 “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这句诗描绘了宝镜被尘封和掩盖的状态,但它内心仍然保持着纯净和美丽。这种描绘展现了宝镜的高贵品质,也让人对它产生了更多的敬意。 最后,“倘蒙罗袖拂,光生玉台上”这句诗描绘了宝镜被唤醒和发现后的情景,它会在人们的手中焕发出美丽的光芒,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这种描绘表达了宝镜的价值和意义,也让人对它产生了更多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宝镜的美丽和神秘。它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宝镜的内心世界和高贵品质,也让人对它产生了更多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值得人们去品味和欣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样。
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
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
倘蒙罗袖拂,光生玉台上。
作者介绍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关键词解释

  • 蟠龙

    读音:pán lóng

    繁体字:蟠龍

    英语:curled-up dragon

    意思:(蟠龙,蟠龙)

     1.盘伏的龙。
      ▶《尚书大传》卷一下:“蟠龙贲信于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

  • 相向

    读音:xiāng xiàng

    繁体字:相曏

    英语:in opposite directions

    意思:(参见相嚮)
    亦作“相嚮”。
     相对;面对面。
      ▶《孟子•滕文公上》:“昔

  • 隐起

    读音:yǐn qǐ

    繁体字:隱起

    意思:(隐起,隐起)
    凸起,高起。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五:“赵后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古贤列女之象。”
      ▶《北齐书•阳休之传》:“高祖幸汾阳之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