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秘阁修撰雷文卿挽章二首》 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

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

意思:退归故里路,忍心对建昌门。

出自作者[宋]曹彦约的《秘阁修撰雷文卿挽章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对一位官员的敬仰和同情。 首句“访我鸣琴日,闻公吐屑言”描绘了诗人拜访这位官员的情景,他的话语充满自信和尊严。这句诗通过“鸣琴日”和“吐屑言”两个意象,生动地描绘出这位官员的威严和自信。 “循良临武政,忠愤大奚冤”表达了诗人对官员的政绩和忠诚的赞赏。这句诗中的“循良”和“临武政”是对官员的赞扬,表明他有良好的治理能力和公正的行政行为。“忠愤大奚冤”则表达了对官员所处理的冤案的同情和愤怒。 接下来的两句“厥后依英荡,新来近达尊”描述了官员在处理政务后的成就和地位的提升。这里用“依英荡”和“近达尊”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官员的敬仰和赞扬。 最后两句“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描绘了官员离职后的情景,他离开故乡,路过建昌门时,不忍看到曾经的故乡如今的样子。这句诗表达了对官员的离别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故乡现状的不满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拜访官员、赞扬其政绩、同情冤案、离别故乡等情节,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仰、同情和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访我鸣琴日,闻公吐屑言。
循良临武政,忠愤大奚冤。
厥后依英荡,新来近达尊。
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

关键词解释

  • 桑梓

    解释

    桑梓 sāngzǐ

    [one’s native place]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

  • 却归

    读音:què guī

    繁体字:卻歸

    意思:(却归,却归)
    退归。多谓辞官回家。
      ▶唐·韩愈《与大颠师书》:“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
      ▶唐·赵璘《因话录•羽》:“蒙却归故林,而赵公薨于相位。”

  • 昌门

    读音:chāng mén

    繁体字:昌門

    意思:(昌门,昌门)
    即阊门。
      ▶春秋·吴国之西郭门。
      ▶《吴越春秋》、《越绝书》均谓阖闾所建。
      ▶阖闾欲西破楚,故又名破楚门。
      ▶《太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