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陪淮南转运魏兵部游濠上庄生台》 周当战国时,何为守静正。

周当战国时,何为守静正。

意思:周在战国时,为什么守静校正。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陪淮南转运魏兵部游濠上庄生台》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坚守仁义,反对战争和暴力。作者对战国时期那些追求权力、财富和名誉的人表示了深深的失望,认为他们缺乏仁义之心,与圣人之道相去甚远。他赞美那些能够忘形骸、保性命的人,认为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困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首联“周当战国时,何为守静正。干戈既日寻,仁义固不竞。”描绘了战国时期的动荡和混乱,而那些坚守静正之道的人却不被理解。作者对战争的频繁发生表示了痛心,因为仁义之道本来就不应该与战争相竞。 颔联“天下皆跖徒,宁知圣为圣。”作者对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他认为天下的人都像盗跖一样追求名利,却不知道圣人的价值。 颈联“是将万物齐,不顾千金聘。”作者表达了对那些能够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的赞美。他们不追求物质财富,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尾联“安能小仲尼,岂不识世病。”作者表示自己并非要效仿孔子,而是要认识并解决世间的疾苦。他从魏公那里得到了启示,并借此机会表达了对贤者的敬意和感慨。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仁义之道的坚守和对世间的深深忧虑。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被世俗的纷争所困扰。同时,它也表达了对那些能够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的赞美。这首诗充满了对仁义之道的向往和对世间的深深关怀,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周当战国时,何为守静正。
干戈既日寻,仁义固不竞。
天下皆跖徒,宁知圣为圣。
是将万物齐,不顾千金聘。
所以忘形骸,所以保性命。
安能小仲尼,岂不识世病。
我从魏公来,访古停乌榜。
聊识贤者心,吁嗟一长咏。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静正

    读音:jìng zhèng

    繁体字:靜正

    意思:(静正,静正)
    恬淡平和而趋于纯正。
      ▶《史记•龟策列传》:“卫平对曰:‘龟者是天下之宝也……安平静正,动不用力。’”宋·梅尧臣《陪魏兵部游濠上庄生臺》诗:“周当战国

  • 何为

    读音:hé wéi

    繁体字:何為

    意思:(何为,何为)
    I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刘稷﹞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

  • 战国

    读音:zhàn guó

    繁体字:戰國

    英语:Chan Kuo

    意思:(战国,战国)

     1.时代名。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魏、赵三家分晋列为诸侯起,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公

  • 周当

    读音:zhōu dāng

    繁体字:周噹

    意思:(周当,周当)
    周到妥当。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左爵相奏开船政局》:“左爵相之疏,剀切详明,筹画周当。”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