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名已著上林赋,却恨红梅未有诗。
意思:好的名字已经写上林赋,却恨红梅不有诗。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行之枇杷》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是一首描绘五月时节的水果景象,并抒发诗人情感的诗。通过对枇杷和荔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物候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怀念。
首句“五月枇杷黄似橘”,诗人以鲜亮的比喻,描绘出五月的枇杷已然成熟,其金黄色的果肉与橘子相似,引人垂涎。这句诗直接描绘了季节的特点,展现了五月时节的自然景象,同时也为后面的诗句提供了背景。
“谁思荔枝同此时”一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荔枝的期待和思念。荔枝与枇杷一样,都是此时季节的产物,但诗人却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荔枝的思念,进一步强调了季节更替、物候变化的感慨。
“嘉名已著上林赋”一句,诗人引用了古代为宫廷献赋以求升迁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枇杷美名的羡慕,同时也流露出对宫廷生活的向往。这句诗也间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赞美。
最后一句“却恨红梅未有诗”,诗人以遗憾的语气,表达了对红梅未能有诗的遗憾。红梅是春天的象征,与枇杷一同在季节交替时展现出美丽,但诗人却遗憾未能为它写下一首诗。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五月枇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物候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