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

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

意思:二仪含皎洁清澈,万象共同澄鲜。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暮景中秋爽》是一首优美的咏物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 首联“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直接点明时间——中秋之夜,地点——阴灵之地(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中秋夜景)。颔联“浮精离碧海,分照接虞渊”描绘了月亮从海上升起,照耀着接虞渊的景象,虞渊意为日落的地点,这里用来形容月亮的辉煌。颈联“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则是对整个中秋夜景的赞美,月光清澈,万物在月光下显得清新明丽。 随后,诗人在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行调玉烛”一句,诗人似乎在暗示中秋时节的气候变化,以及它对农事的影响。“曲沼疑瑶镜,通衢若象筵”则描绘了月下景物的变化,水池如镜子般平滑,街道如筵席般繁华。而“逢人尽冰雪,遇景即神仙”则表达了诗人对中秋夜景中人们的美好形象的赞美。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如对时光的感慨,对人事的观察等。整首诗读来令人感到舒适惬意,仿佛置身于这样一个美好的中秋之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浮精离碧海,分照接虞渊。
迥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
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
整御当西陆,舒光丽上玄。
从星变风雨,顺日助陶甄。
远近同时望,晶荧此夜偏。
运行调玉烛,洁白应金天。
曲沼疑瑶镜,通衢若象筵。
逢人尽冰雪,遇景即神仙。
引素吞银汉,凝清洗绿烟。
皋禽警露下,邻杵思风前。
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
剑沉三尺影,灯罢九枝然。
象外形无迹,寰中影有迁。
稍当云阙正,未映斗城悬。
静对挥宸翰,闲临襞彩笺。
境同牛渚上,宿在凤池边。
兴掩寻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澄鲜

    读音:chéng xiān

    繁体字:澄鮮

    意思:(澄鲜,澄鲜)
    清新。
      ▶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金·元好问《丙辰九月十六日挈家游龙泉》诗:“风色澄鲜称野情,居

  • 万象

    读音:wàn xiàng

    繁体字:萬象

    短语:光景 观 情景 景象 场面 状况 场景 容 景 面貌 现象 气象

    英语:every phenomenon

    意思:

  • 二仪

    读音:èr yí

    繁体字:二儀

    意思:(二仪,二仪)

     1.指天地。
      ▶三国·魏·曹植《惟汉行》:“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
      ▶《周书•武帝纪上》:“二仪创闢,玄象着明。”
      ▶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