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追昔行》 青春枉向镜中老,白发虚从愁里生。

青春枉向镜中老,白发虚从愁里生。

意思:青春不向镜子中的老,白发虚从愁里产生。

出自作者[唐]薛逢的《追昔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无奈和忧愁。 首联“朝光如飞犹尚可,暮更如箭不容卧”,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早晨的光影如飞箭般快速,而夜幕降临,时间更是如箭一般无法阻挡。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紧迫。 颔联“犍为穿城更漏频,一一皆从枕边过。一夕凡几更,一更凡几声”,通过描述夜晚的更漏声,表达了时间的频繁更迭。一夜之间,时间不断变换,更漏声不断响起,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紧迫。 颈联“青春枉向镜中老,白发虚从愁里生”,直接表达了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无奈和忧愁。作者感叹自己白白地在镜中看着自己老去,白发的产生只是因为愁绪不断。 接下来几联,作者通过描述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窥视帝里东邻女、见一女人头雪白等,表达了对红颜易老、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如曾窥帝里东邻女曾与君家邻舍住、当时妾嫁与征人几向墙头诮夫主等,表达了对战争和离别的无奈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无奈和忧愁。通过生动的比喻、描述生活中的场景和历史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考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光如飞犹尚可,暮更如箭不容卧。
犍为穿城更漏频,一一皆从枕边过。
一夕凡几更,一更凡几声。
青春枉向镜中老,白发虚从愁里生。
曾窥帝里东邻女,自比桃花镜中许。
一朝嫁得征戍儿,荷戈千里防秋去。
去时只作旦暮期,别后生死俱不知。
风惊粉色入蝉鬓,愁送镜花潜堕枝。
前年因出长安陌,见一女人头雪白。
日中扶杖憩树阴,仿佛形容认相识。
向予吁嗟还独语,曾与君家邻舍住。
当时妾嫁与征人,几向墙头诮夫主。
花开叶落何推迁,屈指数当三十年。
眉头薤叶同枯叶,琴上朱弦成断弦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唐代诗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崔岘榜进士第三人。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关键词解释

  • 白发

    读音:bái fà

    繁体字:白發

    英语:leukotrichia

    意思:(参见白发,白髮)

    近义词: 白首、鹤发

    反义词: 朱颜、

  • 青春

    读音:qīng chūn

    繁体字:青春

    短语:身强力壮 常青 后生 年少

    英语:youth

    意思:
     1.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
      ▶《楚

  • 发虚

    读音:fā xū

    繁体字:發虛

    英语:breezing

    意思:(发虚,发虚)

     1.感到胆怯,不自在。
      ▶《红楼梦》第九五回:“那人还等着呢,半日不见人来,正在那里心里发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