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曲歌辞·新别离》 黄昏掩闺后,寂寞自心知。

黄昏掩闺后,寂寞自心知。

意思:黄昏遮掩在后,寂寞自己心里知道。

出自作者[唐]戴叔伦的《杂曲歌辞·新别离》

全文赏析

这首诗《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黄昏掩闺后,寂寞自心知。》以杏花为引子,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离别前的内心独白。 首先,诗中描述了女子手握杏花枝的情景。“手把杏花枝”这一句,通过视觉形象展示了女子的动作和姿态,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即将经历一段离别的情感历程。杏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爱情的温馨,而女子手中的杏花枝则象征着她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深深忧虑和不舍。 “未经过别离”是女子的内心独白,她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离别,因此她对离别的感受并不深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意识到离别的不可避免,这种变化在她心中引起了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接下来,“黄昏掩闺后”描绘了女子在黄昏时刻回到闺房的情景。黄昏是离别的象征,它带来了寂静和孤独,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分别。女子掩上闺门,表示她已经回到了自己的私人空间,试图逃避即将到来的离别。然而,“寂寞自心知”,她内心的寂寞和孤独却无法逃避,她只能独自面对这份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以杏花为引子,通过女子的内心独白,表达了离别前的忧虑、孤独和无奈。诗中没有直接表达离别的具体情境和时间,但通过女子内心的描绘,我们能够感受到离别的沉重和痛苦。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含蓄而深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
黄昏掩闺后,寂寞自心知。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关键词解释

  • 黄昏

    读音:huáng hūn

    繁体字:黃昏

    短语:暮 夕

    英语:dusk

    意思:(黄昏,黄昏)

     1.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楚辞•离骚》:“

  • 寂寞

    读音:jì mò

    繁体字:寂寞

    短语:寂 众叛亲离 落寞

    英语:lonesome

    意思:
     1.空虚无物。
      ▶《吕氏春秋•审分》:“是故于全乎去能,于假乎

  • 心知

    读音:xīn zhī

    繁体字:心知

    意思:I
    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诗:“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唐·李咸用《送进士刘松》诗:“滔滔皆鲁客,难得是心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