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君自足,聊复寄灵台。
意思:天知道你自己值得,我也寄灵台。
出自作者[宋]宋庠的《闻安道舍为邻火所焚》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里旅闻遗燎,连甍委夕煨》,作者通过描绘火灾的场景,表达了对火灾中人们的同情和对自然灾害的无奈。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从诗的题目来看,这首诗可能是一首描述火灾的诗。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通过描绘火灾场景,表达了对火灾中人们的同情和对自然灾害的无奈。
其次,诗中的“里旅”指的是住在城市里的居民,“遗燎”指的是燃烧的火炬,“连甍委夕煨”则描绘了火灾的严重程度,房屋被烧毁,只剩下残骸。这些词语生动地描绘了火灾的破坏力,让人感受到火灾的恐怖和无情。
第三,“初无徙薪智,枉被及鱼灾”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火灾预防措施不足的批评。作者认为人们没有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导致火灾的发生和扩大,给人们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这反映了作者对火灾预防问题的关注和担忧。
第四,“勺水宁堪救,三车谅未摧”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火灾中人们应对策略的肯定。作者认为即使只有一勺水,也有可能救活一些生命或财产,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同时,“三车”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灭火工具,作者认为即使这些工具无法完全拯救所有的财产,至少可以减少一些损失。
最后,“天知君自足,聊复寄灵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火灾中人们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的赞美。作者认为上天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祉和优势,不必过分担忧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人们面对灾难时的坚韧和乐观精神的认可和鼓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火灾场景,表达了对火灾中人们的同情和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火灾预防、应对和人们坚强意志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相关句子
- 乃经灵台。-- 出自《灵台诗》作者:[汉]班固
- 灵台既崇。-- 出自《灵台诗》作者:[汉]班固
- 辜负这灵台。-- 出自《望江南/忆江南》作者:[宋]净圆
- 薄暮返灵台。-- 出自《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作者:[唐]陈子昂
- 灵台廓。-- 出自《点绛唇·可惜娇儿》作者:[元]王哲
- 频频拂拭灵台。-- 出自《西江月·堪叹日时更改》作者:[元]王哲
- 莹彻灵台也。-- 出自《黄鹤洞中仙》作者:[元]王哲
- 昧灵台。-- 出自《江神子令 与小李先待诏》作者:[元]刘志渊
- 自足富妻子。-- 出自《筑长堤》作者:[宋]田昼
- 常自足。-- 出自《渔父咏 闲题》作者:[元]王哲
- 潇洒生意自足。-- 出自《狮儿词 赋梅和仇山村韵》作者:[元]凌云翰
- 闭户著书自足。-- 出自《清平乐 赠许幻园》作者:[近代]弘一
- 香自足,岂劳嗅。-- 出自《贺新郎·句里思黄九》作者:[宋]冯取洽
- 深潜自足美灵根。-- 出自《病中作》作者:[宋]陆游
- 帘下风光自足。-- 出自《剔银灯·帘下风光自足》作者:[宋]毛滂
- 长也天知。-- 出自《一翦梅·一天和气盎春晖》作者:[元]谢应芳
- 短也天知。-- 出自《一翦梅·一天和气盎春晖》作者:[元]谢应芳
- 善有天知。-- 出自《一翦梅 三首寓意寄故人》作者:[元]谢应芳
- 恶有天知。-- 出自《一翦梅 三首寓意寄故人》作者:[元]谢应芳
- 长也天知。-- 出自《一翦梅·一天和气盎春晖》作者:[元]谢应芳
- 短也天知。-- 出自《一翦梅·一天和气盎春晖》作者:[元]谢应芳
- 善有天知。-- 出自《一翦梅 三首寓意寄故人》作者:[元]谢应芳
- 恶有天知。-- 出自《一翦梅 三首寓意寄故人》作者:[元]谢应芳
- 天知否。-- 出自《点绛唇·闷托香腑》作者:[宋]陆文圭
- 天知否。-- 出自《点绛唇·醉里瞢腾》作者:[宋]刘辰翁
- 君自宝。-- 出自《渔家傲·落日崇台寒力悄》作者:[元]许有壬
- 君自宝。-- 出自《渔家傲·落日崇台寒力悄》作者:[元]许有壬
- 功名君自许。-- 出自《菩萨蛮·旌旗依旧长亭路》作者:[宋]辛弃疾
- 缨緌君自縻。-- 出自《将游湘水寻句溪诗》作者:[南北朝]谢朓
- 看君自是长年。-- 出自《清平乐·诗书万卷》作者:[宋]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