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岁除登岝崿山精舍》 竹外飞花随晚秋,树头幽鸟试春声。

竹外飞花随晚秋,树头幽鸟试春声。

意思:竹外飞花随晚秋,树头幽鸟试春声。

出自作者[宋]高翥的《岁除登岝崿山精舍》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萧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在经行时的情感和感受。 首句“萧寺经行无尽情,倚阑长是眼增明。”描绘了作者在萧寺中漫步时的情景,他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倚着栏杆,眼中看到的景色让他感到无限深情。这里的“萧寺”可能是指寺庙,而“经行”则是指漫步。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寺庙中漫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寺庙景色的喜爱和欣赏。 “溪因宿雨十分急,山为凝寒一味清。”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色。由于前一天晚上下了大雨,溪水变得更加湍急。而山上的凝寒则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竹外飞花随晚秋,树头幽鸟试春声。”这两句诗则描绘了寺庙周围的另一种景色。竹林外,花儿随着晚秋的风飘落;树头,幽静的鸟儿在尝试春天的声音。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晚秋和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欣赏。 最后两句“重来又是明年事,临出门犹款款行。”表达了作者对下次再来这里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里的留恋和不舍。这里的“明年事”可能是指再次来到这里的时间,而“款款行”则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留恋和不舍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周围的景色和作者在其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下次再来这里的期待和对这里的留恋之情。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萧寺经行无尽情,倚阑长是眼增明。
溪因宿雨十分急,山为凝寒一味清。
竹外飞花随晚秋,树头幽鸟试春声。
重来又是明年事,临出门犹款款行。
作者介绍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关键词解释

  • 春声

    读音:chūn shēng

    繁体字:春聲

    意思:(春声,春声)
    春天的声响。如春水流响、春芽坼裂和禽鸟鸣啭等。
      ▶唐·元稹《和乐天早春见寄》:“雨香云淡觉微和,谁送春声入棹歌?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

  • 晚秋

    读音:wǎn qiū

    繁体字:晚秋

    英语:late autumn

    意思:秋季的末期。指农历九月。
      ▶《南史•刘之遴传》:“兼晚秋晷促,机事罕暇,夜分求衣,未遑披括。”
      ▶宋·秦观《

  • 飞花

    引用解释

    1.落花飘飞。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飘飞的落花。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茶客娶兴》:“你掩泪含羞辞别去,似飞花逐水悠悠,萧萧孤影向谁投。”

    3.比喻飘飞的雪花。 宋 苏辙 《上元前雪三绝句》之一:“不管上元灯火夜,飞花处处作春寒。”

    4.纺织时飞散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