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曹邺》 终南山是枕前云,禁鼓无因晓夜闻。

终南山是枕前云,禁鼓无因晓夜闻。

意思:终南山是枕前说,禁止鼓没有通过整夜听到。

出自作者[唐]李频的《寄曹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终南山是枕前云,禁鼓无因晓夜闻。朝客秋来不朝日,曲江西岸去寻君。》,它是一首描绘终南山美景和表达诗人情感的作品。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主题是终南山的描绘,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终南山的美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失望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间的矛盾心理。 第一句“终南山是枕前云”,诗人以终南山为背景,将山峰比作枕前的云朵,形象地描绘了终南山的秀美和神秘。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山峰比作云朵,既突出了山峰的高耸入云,又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第二句“禁鼓无因晓夜闻”,诗人表达了对禁钟声的喜爱和对夜晚的向往。这句诗中的“禁鼓”指的是宫中禁门开启的鼓声,诗人通过描述禁钟声在夜晚无法听到,表达了对夜晚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第三句“朝客秋来不朝日”,诗人通过描绘朝客们秋天的行为,表达了对朝政的不满和失望。这句诗中的“朝客”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不朝日”则暗示了朝政的混乱和不公。诗人通过描述朝客们对朝政的不满和失望,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最后一句“曲江西岸去寻君”,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句诗中的“曲江西岸”指的是终南山的某个具体地点,“寻君”则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终南山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矛盾心理。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终南山是枕前云,禁鼓无因晓夜闻。
朝客秋来不朝日,曲江西岸去寻君。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

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关键词解释

  • 终南山

    引用解释

    山名。 秦岭 主峰之一。在 陕西省 西安市 南。一称 南山 ,即狭义的 秦岭 。古名 太一山 、 地肺山 、 中南山 、 周南山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一》。

    读音:zhōng nán shān

  • 无因

    读音:wú yīn

    繁体字:無因

    意思:(无因,无因)

     1.无所凭藉;没有机缘。
      ▶《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南朝·宋·谢惠连《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