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 忽闻此夜携琴宿,遂叹常时尘吏喧。

忽闻此夜携琴宿,遂叹常时尘吏喧。

意思:忽然听到这个夜晚带着琴住宿,于是感叹平时灰尘吏喧闹。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情感表达和环境描绘。通过对特定情境和环境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忽闻此夜携琴宿,遂叹常时尘吏喧。”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诗人突然听到琴声,这让他对日常的繁忙和喧嚣产生了感叹。这里的“携琴”暗示了夜晚的宁静和沉思,而“尘吏喧”则描绘了日常工作的忙碌和困扰。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更加深刻。 接着,“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对霜繁。”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庭院和城市景象。庭院的树木已经衰败,而月亮高挂在天空。城市的捣衣声(砧声)在寒霜中更加响亮。这里的环境描绘给人一种寂静、清冷的感觉,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犹持副节留军府,未荐高词直掖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他仍然保持着副节度使的身份留在军府,但尚未得到提升。这表现出他的谦逊和自我反思,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和期待改变的愿望。 最后,“谁问南飞长绕树,官微同在谢公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他像南飞的鸟一样,虽然独自飞翔,但仍在寻找归宿。他与谢公同在门,暗示了他的追求和理想,同时也揭示了他的困境和孤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特定的夜晚情境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思考。他既对日常生活的喧嚣感到厌倦,又对自我价值和未来充满期待。他的孤独和无奈,以及自我反思和谦逊,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忽闻此夜携琴宿,遂叹常时尘吏喧。
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对霜繁。
犹持副节留军府,未荐高词直掖垣。
谁问南飞长绕树,官微同在谢公门。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常时

    读音:cháng shí

    繁体字:常時

    意思:(常时,常时)

     1.固定的时间。
      ▶汉·王粲《务本论》:“种有常时,耘有常节,牧有常期。”
     
     2.平时。
      ▶唐·杜甫《天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