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南陵息亭蕖阁》 日光穿岸脚,水影射檐牙。

日光穿岸脚,水影射檐牙。

意思:太阳光穿过岸脚,水影射屋檐。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寄题南陵息亭蕖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竹里有清馆,寺中多藕花》是一首描绘清幽景色的诗篇,它以寺院中的竹林和池塘中的荷花为背景,描绘了日光穿岸脚、水影射檐牙的美丽景象,以及柱穴蜂归响、炉檀火过洼的生动场景。整首诗充满了清雅、宁静、平和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中提到的竹林和藕花,是寺院中常见的景物,它们为诗人提供了一个清幽的环境,让人感到宁静、舒适。竹林中的清馆,可能指的是寺院中的一个小屋,供人休息、读书、品茶之用。藕花则是池塘中的荷花,它们在阳光下绽放,美丽动人。 其次,诗中描绘的日光穿岸脚、水影射檐牙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日光透过竹林,照射在岸边,形成一道道光影,映照在屋檐上。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到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此外,柱穴蜂归响、炉檀火过洼的场景也十分生动。柱穴蜂归响指的是蜜蜂在柱子周围飞舞,归巢的声音回响在空气中。炉檀火过洼则是指香炉中的檀香燃烧时产生的烟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这些场景都体现了寺院中的宁静和祥和。 最后,“已知民讼息,漉酒费巾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寺院生活的赞美和对百姓纠纷减少的欣慰。漉酒费巾纱指的是在寺院生活中,需要用纱巾过滤酒水等物品,这可能是一种生活必需品。而民讼息则是指百姓之间的纠纷减少,社会秩序井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寺院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秩序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寺院中的清幽景色和宁静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秩序的赞美和对百姓纠纷减少的欣慰。整首诗充满了清雅、宁静、平和的气息,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竹里有清馆,寺中多藕花。
日光穿岸脚,水影射檐牙。
柱穴蜂归响,炉檀火过窊。
已知民讼息,漉酒费巾纱。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日光

    读音:rì guāng

    繁体字:日光

    短语:烨 熹

    英语:sunlight

    意思:
     1.太阳发出的光。
      ▶汉·陆贾《新语•道基》:“润之以风雨,曝之以日光

  • 影射

    读音:yǐng shè

    繁体字:影射

    短语:含沙射影 指桑骂槐 借古讽今

    英语:glance at

    意思:
     1.蒙混;假冒。
      ▶《元典章•户部•立都提举

  • 檐牙

    读音:yán yá

    繁体字:檐牙

    意思:(参见檐牙)
    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
      ▶唐·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檐牙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