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吴郎西使成州》 高阁兰台笔,闲吟板屋诗。

高阁兰台笔,闲吟板屋诗。

意思:高阁兰台笔,闲吟板屋诗。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送吴郎西使成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所向皆为道,遐征岂足辞》是一首描绘人生追求和情感表达的诗篇。它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表达了追求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坚定信念。 首联“所向皆为道,遐征岂足辞”,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这里的“所向皆为道”可以理解为无论目标多么遥远,只要坚持下去,总会达到目标。而“遐征岂足辞”则进一步强调了远征的意义和价值,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颔联“中华垂尽处,别路正秋时”,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背景。这里的“中华垂尽处”可以理解为人生已经接近尾声,而“别路正秋时”则表达了离别的季节和情感。这两句诗将人生的短暂和离别的伤感与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 颈联“高阁兰台笔,闲吟板屋诗”,描绘了诗人所使用的工具和状态。这里的“高阁兰台笔”可以理解为诗人使用笔墨纸砚等工具进行创作,“闲吟板屋诗”则表达了诗人闲暇时吟诵诗歌的状态。这两句诗将工具和状态与追求理想的信念相结合,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良工无弃物,珍重岁寒姿”,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看法和尊重。这里的“良工无弃物”可以理解为优秀的工匠不会放弃任何一块材料,同样地,优秀的诗人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有潜力的个体。而“珍重岁寒姿”则表达了对岁寒三友等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花草的敬意,同时也寓意着对人生追求的珍视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人生追求和情感表达,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它鼓励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珍视人生追求中的每一个阶段和个体,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像优秀的工匠一样对待每一个有潜力的个体。这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和信念,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所向皆为道,遐征岂足辞。
中华垂尽处,别路正秋时。
高阁兰台笔,闲吟板屋诗。
良工无弃物,珍重岁寒姿。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板屋

    读音:bǎn wū

    繁体字:闆屋

    英语:plank house

    意思:用木板搭盖的房屋。
      ▶《诗•秦风•小戎》:“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汉书•地理志下》:“天水、陇西,山多林

  • 高阁

    读音:gāo gé

    繁体字:高閣

    英语:shelf; mansion

    意思:(高阁,高阁)

     1.高大的楼阁。
      ▶《后汉书•樊宏传》:“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

  • 兰台

    读音:lán tái

    繁体字:蘭檯

    英语:Lantai

    解释:1.战国楚台名。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 2.汉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 3.泛指宫廷藏书处。 4.指御史台『代的御史中丞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