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乐将殚恩未已应诏诗》 凄锵笙管遒。

凄锵笙管遒。

意思:悲伤过后笙管强劲。

出自作者[南北朝]沈约的《乐将殚恩未已应诏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场盛大欢快的宴饮场景,富有节奏感和动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先,整个诗歌的氛围热烈欢快。由“凄锵笙管遒”一句可见,笙管乐器的声音凄切铿锵,强劲有力,为宴饮场面增添了热烈的气氛。而“参差舞行乱”一句则表现出舞蹈动作的参差不齐,行列交错,显得热闹非凡。 接着,诗人通过对舞者的描绘,展现了宴饮场面的生动画面。舞者的肩膀轻轻举起,长巾徐徐换动,表现出优美的舞姿。而“云鬓垂宝花,轻妆染微汗”一句则细腻地描绘了舞者的外貌和妆容,云鬓低垂,饰以宝花,轻妆微汗,显得既妩媚又动人。 最后,“羣臣醉又饱,圣恩犹未半”一句,描绘了宴饮者的状态和宴会的持续时间。群臣们已经酒足饭饱,但是皇帝的恩典仍然没有结束,可见宴会的盛大和欢快。 整首诗歌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场热烈欢快的宴饮场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舞者和宴饮者的描绘,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凄锵笙管遒。
参差舞行乱。
轻肩既屡举。
长巾亦徐换。
云鬓垂宝花。
轻妆染微汗。
羣臣醉又饱。
圣恩犹未半。
作者介绍 沈约简介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

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

关键词解释

  • 凄锵

    读音:qī qiāng

    繁体字:凄鏘

    意思:(凄锵,凄锵)
    象声词。多形容有节奏的声响。
      ▶南朝·齐·谢朓《七夕赋奉护军命作》:“迴龙驾之容裔,乱凤管之凄锵。”
      ▶南朝·梁·沈约《乐将殚恩未已应诏》诗:

  • 笙管

    读音:shēng guǎn

    繁体字:笙管

    意思:即笙。笙有十三管,属管乐器,故称。
      ▶南朝·陈徐陵《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自禹圭既锡,尧玉已传,物变讴谣,风移笙管。”
      ▶《新唐书•礼乐志九》:“歌者琴瑟升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