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 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

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

意思: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一位县令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县令的敬仰之情。 首联“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描绘了这位县令的服饰和形象,以及他即将迎接春天的到来。花绶是古代官员的腰带,这里用来象征官员的身份。新近的腰带象征着这位县令刚刚上任,充满了新的希望和活力。关东县欲春则表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也暗示着这位县令即将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 颔联“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表达了这位县令对工作的厌倦和对过去的怀念。科斗是古代书籍上的字,这里用来象征旧书。这位县令对旧时的书籍已经厌倦,想要离开旧时的阁楼,去迎接新的生活和挑战。这也暗示着这位县令是一个有追求、有抱负的人,愿意接受新的挑战,不断进步。 颈联“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描绘了这位县令所处的环境和景色。虞坂是古代的一条道路,这里用来象征艰难的道路。条山是当地的山峰,这里用来象征当地的环境。这两句诗表达了这位县令在艰难的环境中工作,但仍然坚持下去,为当地的人民服务。 尾联“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县令的祝福和期待。作者相信这位县令会有知己和朋友,能够得到支持和帮助,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最后一句“坦腹向平津”是一个典故,指的是韩信在未得志时曾在淮阴河边向漂母求食,后比喻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也暗示着作者对这位县令的期待和祝愿,希望他能够得到真正的机会和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县令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县令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祝福和期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也展现了一个官员应有的品质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
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
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
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条山

    读音:tiáo shān

    繁体字:條山

    意思:(条山,条山)
    中条山的省称。
      ▶唐·岑参《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任》诗:“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
      ▶唐·柳宗元《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闻其间有大河·

  • 官舍

    读音:guān shè

    繁体字:官捨

    意思:
     1.官署;衙门。
      ▶《汉书•何并传》:“﹝何并﹞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
      ▶唐·岑参《送郑少府赴滏阳》诗:“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墻。”
     

  • 吏人

    引用解释

    1.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閈閎,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唐 韩愈 《柳巷》诗:“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 阎都督 ﹞分付吏人,观其所作,可来报知。”

    2.泛指当官的人。 唐 岑参 《送李郎尉武康》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