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老子兴难忘。
意思:婆娑老子兴难忘。
出自作者[宋]京镗的《木兰花慢·算秋来景物》
全文赏析
这首诗《算秋来景物,皆胜赏、况重阳》是一首描写重阳节时节的景色和人们欢度节日的诗。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赏秋、祭祖、饮宴,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首句“算秋来景物,皆胜赏、况重阳”就点明了秋天的美好,无论是景物的美丽还是时节的特殊,都值得人们去庆祝。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重阳节时的天气和环境,如“露冷欲霜,烟轻不雨,玉宇开张”,描述了清冷而美丽的秋夜,给人一种宁静而高远的感觉。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人们庆祝重阳节的情景,“蜀人从来好事,遇良辰、不肯负时光”,蜀地的人们向来爱好庆祝节日,他们不会浪费每一个美好的时刻。接下来的“药市家家帘幕,酒楼处处丝簧”则具体描绘了市井的热闹和音乐的欢腾,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诗的结尾,诗人又回到了对节日的感慨,“婆娑老子兴难忘。聊复与平章。也随分登高,茱萸缀席,菊蕊浮觞”,老年人兴致难忘,随意登高,佩戴茱萸、菊花,享受节日的欢乐。最后一句“明年未知谁健,笑杜陵、底事独凄凉”更是引人深思,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丰富,通过对重阳节景物的描绘和人们庆祝情景的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老年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相关句子
- 试容老子婆娑。-- 出自《沁园春·一种孤荄》作者:[宋]李曾伯
- 人人争避暑,老子自婆娑。-- 出自《隆兴度夏借东湖驿安下》作者:[宋]戴复古
- 老子婆娑,长与春风作主。-- 出自《扫花游/扫地游》作者:[宋]赵文
- 飘渺三仙人,婆娑一老子。-- 出自《茅山道中》作者:[宋]陆文圭
- 舞婆娑。-- 出自《六州歌头·凄凉绣岭》作者:[宋]李冠
- 天马婆娑。-- 出自《征西大将军京陵王公会射堂皇太子见命作此诗》作者:[魏晋]陆云
- 婆娑秋水傍。-- 出自《菩萨蛮·江梅占尽江头雪》作者:[宋]侯置
- 正绿影婆娑。-- 出自《潇湘忆故人慢》作者:[宋]王安礼
- 何况会婆娑。-- 出自《望江南/忆江南》作者:[宋]周邦彦
- 小婆娑。-- 出自《艳声歌/添声杨柳枝》作者:[宋]贺铸
- 老夫婆娑。-- 出自《摸鱼儿·又非他》作者:[宋]刘辰翁
- 回首欲婆娑。-- 出自《浪淘沙·回首欲婆娑》作者:[宋]张炎
- 花月共婆娑。-- 出自《南乡子·健笔挽银河》作者:[元]许有壬
- 市也好婆娑。-- 出自《南乡子 夜寒无寐仍就韵凑来粗语,以供一粲》作者:[元]许有壬
- 老子徜徉。-- 出自《行香子 以上三首见中州乐府》作者:[元]赵元
- 老子倚阑干。-- 出自《糖多令 中秋》作者:[元]朱唏颜
- 无知老子。-- 出自《减字木兰花·无知老子》作者:[宋]朱敦儒
- 昔在老子。-- 出自《陇西行》作者:[南北朝]谢灵运
- 求老子。-- 出自《法曲歌头/法曲》作者:[宋]曹勋
- 老子狂歌。-- 出自《木兰花慢·二分春到柳》作者:[宋]张炎
- 老子分渔樵。-- 出自《南乡子 醉书月香亭佳几》作者:[元]许有壬
- 老子分渔樵。-- 出自《南乡子 醉书月香亭佳几》作者:[元]许有壬
-
老子萍蓬踪迹。-- 出自《水龙吟·举杯长揖常娥》作者:[宋]李曾伯
- 绮丽难忘。-- 出自《善哉行》作者:[魏晋]曹丕
- 最难忘。-- 出自《玉蝴蝶·目断江南千里》作者:[宋]晁冲之
- 心事永难忘。-- 出自《洛妃怨/昭君怨》作者:[宋]朱敦儒
- 恨难忘。-- 出自《诉衷情·珠帘绣幕卷轻霜》作者:[宋]黄庭坚
- 想难忘。-- 出自《诉衷情·当时选舞万人长》作者:[宋]周邦彦
- 何处最难忘。-- 出自《南乡子·一雨浣年芳》作者:[元]元好问
- 淑景难忘。-- 出自《浪淘沙·翠幕绮筵张》作者:[宋]晏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