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帝京·元来老子曾垂教》 第一随风便倒拖,第二君言亦大好。

第一随风便倒拖,第二君言亦大好。

意思:第一随着风就倒拖,第二你的话也很好。

出自作者[宋]朱敦儒的《忆帝京·元来老子曾垂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典型的中国诗词,采用了简洁、生动的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智慧和处世态度的,它通过描绘一种看似矛盾但又和谐的处世哲学,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 具体来看,诗中的“元来老子曾垂教”一句,暗示了一种古老的智慧或教诲,可能是指一种普遍适用的生活原则或真理。接下来的“挫锐和光为妙”表达了这种智慧的具体表现,即适应环境,隐藏自己的锋芒,与世无争,避免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烦恼。 然而,“不听他,强要争工巧”一句似乎在挑战这种哲学,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和技艺的热爱和追求。这里的“工巧”可能指的是技艺、技巧或聪明才智,而“强要”则表达了一种坚持和决心。 然而,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种追求,反而用“只为忒惺惺,惹尽闲烦恼”来表达对过于显露才华和智慧的担忧。这里的“忒惺惺”可能指的是过于自负、过于显露聪明才智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烦恼。 最后,“你但莫、多愁早老”和“你但且、不分不晓”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智慧的推崇和对糊涂处世的欣赏。这两句诗强调了适当地隐藏自己的锋芒、适应环境和避免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华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看似矛盾但又和谐的处世哲学,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它鼓励人们适当地隐藏自己的锋芒、适应环境和避免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华,以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和担忧。同时,它也强调了对知识和技艺的热爱和追求,认为这是值得赞赏的品质。这首诗的韵律和意象都非常优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元来老子曾垂教。
挫锐和光为妙。
因甚不听他,强要争工巧。
只为忒惺惺,惹尽闲烦恼。
你但莫、多愁早老。
你但且、不分不晓。
第一随风便倒拖,第二君言亦大好。
管取没人嫌,便总道、先生俏。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关键词解释

  • 大好

    读音:dà hǎo

    繁体字:大好

    英语:very good; excellent; very good

    意思:
     1.谓友好,相善。
      ▶《孔丛子•论势》:“为王计者,莫如除小忿,全大好

  • 第一

    读音:dì yī

    繁体字:第一

    英语:first

    意思:
     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
      ▶《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赵王。”

  • 随风

    读音:suí fēng

    繁体字:隨風

    意思:(随风,随风)

     1.卦象名。
      ▶《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颖达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