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偶入西斋院示释子恒璨》 僧斋地虽密,忘子迹要赊。

僧斋地虽密,忘子迹要赊。

意思:僧斋地虽然秘密,忘记你足迹要远。

出自作者[唐]韦应物的《偶入西斋院示释子恒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僧人的生活和自然景色。 首先,诗的开头“僧斋地虽密,忘子迹要赊。”描绘了一个僧人居住的环境,虽然周围都是密集的树木和花草,但僧人的足迹却显得遥远稀少。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僧人的居住环境,表达了对僧人清净生活的向往和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僧人生活的孤独和寂静,他们很少与外界接触,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接下来,“一来非问讯,自是看山花。”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之情,他不是为了问讯而来,而是为了欣赏山间的花朵。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僧人独自欣赏山花的场景,表达了对僧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僧人生活的简单和自然,他们没有世俗的纷扰和烦恼,过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语言,但却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诗人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净、淡泊、超脱的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敬仰。这种情感是深沉而真挚的,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它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净、淡泊、超脱的品质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僧斋地虽密,忘子迹要赊。
一来非问讯,自是看山花。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关键词解释

  • 僧斋

    读音:sēng zhāi

    繁体字:僧齋

    意思:(僧斋,僧斋)
    请僧而供养斋食,兼有诵经略仪,谓之“僧斋”。
      ▶《魏书•释老志》:“﹝沙门道登﹞二十年卒,高祖甚悼惜之,诏施帛一千匹。又设一切僧斋,并命京城七日行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