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服栗》 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

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

意思:老去的一天添腰腿病,山老人服栗旧传方。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服栗》

全文赏析

这首诗《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是一首描绘老年人生活的诗,通过描述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展现了老年人坚韧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首联“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腰脚逐渐变得无力,这是许多老年人都会面临的问题。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而是借助山翁服栗的传统方法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颔联“经霜斧刃全金气,插手丹田借火光”,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服栗的方法和效果。经过霜冻的斧刃可以磨炼出金气,而将栗子插入手中丹田之处则可以借火光之力滋养身体。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栗子的功效形象化地表达出来。 颈联“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描述了吃栗子的过程。栗子入口时发出锵鸣之声,咀嚼时不能匆忙,需要慢慢品味其中的滋味。这里再次强调了老年人需要慢慢品味生活,不急不躁的心态。 尾联“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桨”,客人来访时,诗人向客人介绍了服栗的方法和效果,并描述了服食栗子后的效果。通过客人的描述,诗人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老年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老年人坚韧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服食栗子的方法来改善身体状况,也体现了老年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
经霜斧刃全金气,插手丹田借火光。
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
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桨。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山翁

    读音:shān wēng

    繁体字:山翁

    意思:指晋·山简。
      ▶唐·王维《汉江临泛》诗:“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宋·周邦彦《齐天乐》词:“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歛。”
      ▶明·冯惟敏《二犯傍妆檯•此

  • 老去

    读音:lǎo qù

    繁体字:老去

    意思:
     1.谓人渐趋衰老。
      ▶唐·杜甫《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欧阳修《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汪

  • 腰脚

    读音:yāo jiǎo

    繁体字:腰腳

    意思:(腰脚,腰脚)
    腰与脚。常表示人的体力。
      ▶《梁书•处士传•何胤》:“昔荷圣王眄识,今又蒙旌贲,甚愿诣阙谢恩,但比腰脚大恶,此心不遂耳。”
      ▶唐·杜甫《寄赞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