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归田诗》 村童迎客至,竹帚扫桃花。

村童迎客至,竹帚扫桃花。

意思:村童迎接客人到,竹扫帚扫桃花。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归田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恬静宁谧的田园景象,充满了浓厚的隐逸氛围和生活气息。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出他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热爱。 首联“松菊陶潜宅,蓬蒿仲蔚家”,诗人通过引用陶渊明和仲蔚的典故,为整首诗奠定了隐逸的基调。松菊和蓬蒿这些自然元素的引入,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氛围。 颔联“行游筇杖瘦,啸傲幅巾斜”,通过对游人行走和啸傲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隐逸的氛围。筇杖和幅巾这两个元素,既显示了游人的潇洒不羁,又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颈联“屋小疏茅覆,门深乱柳遮”,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朴素和宁静。小屋、疏茅、乱柳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田园画卷。 尾联“村童迎客至,竹帚扫桃花”,通过描绘村童迎接客人和用竹帚扫桃花的场景,为整首诗增添了生动的生活气息。这一联不仅展示了田园生活的和谐与美好,也体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和朴素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笔触,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松菊陶潜宅,蓬蒿仲蔚家。
行游筇杖瘦,啸傲幅巾斜。
屋小疏茅覆,门深乱柳遮。
村童迎客至,竹帚扫桃花。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迎客

    读音:yíng kè

    繁体字:迎客

    意思:
     1.迎接客人。
      ▶《礼记•曲礼上》:“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
      ▶唐·岑参《汉川山行呈成少尹》诗:“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 桃花

    读音:táo huā

    繁体字:桃花

    短语:水葫芦 栀子 款冬 紫菀 山花 晚香玉 芍药 刨花 鸡冠花 夹竹桃 康乃馨 风信子 报春花 玫瑰 紫罗兰 唐 金盏花 美人蕉 鸢尾 藏红花 水仙 菁 樱花 木

  • 村童

    读音:cūn tóng

    繁体字:村童

    意思:
     1.乡村儿童。
      ▶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唐·王维《宿郑州》诗:“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