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史馆相公上元观灯》 传醆未斜清禁月,散花还拂侍臣衣。

传醆未斜清禁月,散花还拂侍臣衣。

意思:传杯没有斜清禁月,散花返回拂侍臣衣服。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和史馆相公上元观灯》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皇家游行的场景,语言华丽,充满了浓郁的宫廷气息。 首联“九衢仙仗豫游归,宝烛星繁换夕晖。”描绘了皇家队伍在繁华的都市大道上游行归来的壮观场景。“仙仗”形象地描绘了皇家卫队的威严和神圣,“宝烛星繁”则形象地描绘了烛光闪烁,像繁星一样的场景,而“换夕晖”则表明游行活动从白天持续到了晚上。 颔联“传醆未斜清禁月,散花还拂侍臣衣。”通过“传醆未斜”和“清禁月”进一步描绘了天色已晚,而“散花还拂侍臣衣”则表现了游行队伍的热闹和华丽。 颈联“天香暗度金虬暖,宫扇双开彩凤飞。”中的“天香暗度”和“金虬暖”形象地描绘了宫中香气四溢,金碧辉煌的场景,而“宫扇双开彩凤飞”则进一步表现了游行队伍的壮丽和热闹。 尾联“法曲世人听未足,却迎朱辇下端闱。”中的“法曲世人听未足”表现了音乐之美和游行之乐,而“却迎朱辇下端闱”则表明游行队伍迎来了帝王的驾临,为这场盛大的游行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宫廷游行的华丽和热闹,充满了浓郁的宫廷气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衢仙仗豫游归,宝烛星繁换夕晖。
传醆未斜清禁月,散花还拂侍臣衣。
天香暗度金虬暖,宫扇双开彩凤飞。
法曲世人听未足,却迎朱辇下端闱。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散花

    读音:sàn huā

    繁体字:散花

    意思:I

     1.使花朵飘散。
       ▶南朝·梁简文帝《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2.谓为供佛而散撒花朵。
       ▶《魏

  • 侍臣

    读音:shì chén

    繁体字:侍臣

    意思:侍奉帝王的廷臣。
      ▶《仪礼•燕礼》:“凡公所酬既拜,请旅侍臣。”
      ▶唐·李商隐《汉宫词》:“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宋·曾巩《上欧阳舍人书》

  • 清禁

    读音:qīng jìn

    繁体字:清禁

    意思:
     1.指皇宫。皇宫中清静严肃,故称。
      ▶汉·应劭《风俗通•十反•司徒九江朱伥》:“臣愿陛下思周旦之言,详左右清禁之内,谨供养之官,严宿卫之身。”
      ▶唐·杜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