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湘妃庙》 刘表荒碑断水滨,庙前幽草闭残春。

刘表荒碑断水滨,庙前幽草闭残春。

意思:刘表荒碑断水边,庙前幽草闭残春。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湘妃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通过对刘表的荒凉庙宇和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联“刘表荒碑断水滨,庙前幽草闭残春。”诗人描绘了刘表庙前荒凉的景象,碑石断折,水滨无人,暗示了刘表在历史长河中的消逝。庙前的幽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残春的景象,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颔联“已将怨泪流斑竹,又感悲风入白蘋。”诗人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斑竹的眼泪,象征着悲伤和哀怨,而悲风入蘋,则象征着历史的悲凉和沧桑。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颈联“八族未来谁北拱,四凶犹在莫南巡。”诗人对刘表的家族和历史进行了反思,八族消逝,而四凶仍在,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困惑也显露出来。 尾联“九峰相似堪疑处,望见苍梧不见人。”诗人以一个疑惑的场景结束全诗,九峰相似,却无法辨认出人,象征着历史的复杂和难以理解。诗人望见苍梧,却不见人影,暗示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深深思考。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刘表庙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哀思和对人性的探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的主题更加深刻和多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刘表荒碑断水滨,庙前幽草闭残春。
已将怨泪流斑竹,又感悲风入白蘋。
八族未来谁北拱,四凶犹在莫南巡。
九峰相似堪疑处,望见苍梧不见人。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幽草

    读音:yōu cǎo

    繁体字:幽草

    意思:幽深地方的草丛。
      ▶《诗•小雅•何草不黄》:“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傅尃《<变雅楼三十

  • 断水

    读音:duàn shuǐ

    繁体字:斷水

    英语:water break

    意思:(断水,断水)

     1.切水。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

  • 刘表

    读音:liú biǎo

    繁体字:劉錶

    英语:Liu Biao

    造句:

  • 残春

    读音:cán chūn

    繁体字:殘春

    意思:(残春,残春)
    指春天将尽的时节。
      ▶唐·贾岛《寄胡遇》诗:“一自残春别,经炎复到凉。”
      ▶宋·李清照《庆清朝慢》词:“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