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沙头玩月》 且作希夷间枕石,惜无李白共登舟。

且作希夷间枕石,惜无李白共登舟。

意思:而且作希夷之间枕石,可惜没有李白一起登上船只。

出自作者[宋]丘葵的《沙头玩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万片鱼鳞淡欲收,横空不碍素光流。山河寂寂千年事,风露娟娟五月秋。且作希夷间枕石,惜无李白共登舟。细看白兔何曾夜,应使深山魍魉愁》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和深山中的神秘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首联“万片鱼鳞淡欲收,横空不碍素光流。”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天空中的云彩像鱼鳞一样在淡雅的暮色中逐渐消失,而天空的纯净光亮并未因此受到阻碍,继续流淌。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天空的景象描绘得如诗如画,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颔联“山河寂寂千年事,风露娟娟五月秋。”进一步描绘了深山中静谧的氛围和五月的凉爽秋意。山河静默,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而风露轻轻洒落,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这两句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思考。 颈联“且作希夷间枕石,惜无李白共登舟。”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深山中寻找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与李白一同泛舟江湖的向往。希夷是指一种无色无形的境界,诗人想要在深山中寻找这样的境界,表达了他对自然和超脱的向往。惜无李白共登舟则表达了诗人对诗仙李白的敬仰和渴望与他一同领略山水之美的愿望。 尾联“细看白兔何曾夜,应使深山魍魉愁。”最后两句描绘了深山中的神秘氛围。白兔象征着月亮,诗人说它从未在夜晚出现,这似乎是在说深山中的神秘事物也让人感到恐惧和敬畏。应使深山魍魉愁则表达了诗人对深山中神秘事物的敬畏和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和深山中的神秘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语言,使得整首诗读起来如诗如画,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万片鱼鳞淡欲收,横空不碍素光流。
山河寂寂千年事,风露娟娟五月秋。
且作希夷间枕石,惜无李白共登舟。
细看白兔何曾夜,应使深山魍魉愁。

关键词解释

  • 李白

    读音:lǐ bái

    繁体字:李白

    短语:杜甫

    英语:li po

    详细释义:人名。(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家居四

  • 希夷

    引用解释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