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子瞻书诗後》 诗就金声玉振,书成虿尾银钩。

诗就金声玉振,书成虿尾银钩。

意思:诗到金声玉振,书成蝎尾银钩。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题子瞻书诗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充满了对艺术、成就和人生目标的赞美与追求。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诗就金声玉振”形容诗歌创作如金声玉振,既优美又高贵。金声和玉振在古代都是用来形容音乐的美妙,这里用来比喻诗歌的创作,意在表明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雅的艺术品质。 次句“书成虿尾银钩”描述书法创作如虿尾银钩,矫健有力。虿尾是蝎子的尾巴,银钩则是弯曲如钩的银色线条,两者都是用来形容书法的笔画有力,流畅而生动。 再下两句“已作青云直上,何时散发沧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目标的追求。“青云直上”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何时散发沧洲”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这里的“散发沧洲”指的是归隐江湖,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追求的超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高远,用词雅致,通过对诗歌和书法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向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和崇高理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诗就金声玉振,书成虿尾银钩。
已作青云直上,何时散发沧洲。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金声玉振

    引用解释

    1.谓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语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丝竹肉三音,向皆孤行独立,未有合用之者。合之自近年始,三籟齐鸣,天人合一,亦金声玉振之遗意也。”

    2.比喻

  • 玉振

    读音:yù zhèn

    繁体字:玉振

    意思:
     1.谓磬声振扬。
      ▶《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二》:“所谓‘金声而玉振之’者,以金声始洪而终杀,必以玉声振扬

  • 金声

    读音:jīn shēng

    繁体字:金聲

    英语:Jin Sheng

    意思:(金声,金声)

     1.指钲声。
      ▶《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汉书•

  • 虿尾

    读音:chài wěi

    繁体字:蠆尾

    意思:(虿尾,虿尾)

     1.虿的尾部。虿尾末端有毒钩。比喻毒之所在。
      ▶《左传•昭公四年》:“郑子产作邱赋。国人谤之,曰:‘其父死于路,己为虿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

  • 银钩

    读音:yín gōu

    繁体字:銀鈎

    意思:(银钩,银钩)

     1.《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飘若惊鸾。”
      ▶南朝·梁·刘孝威《钓竿篇》:“金辖茱萸网,银钩翡翠竿。”
      ▶唐·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