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于谯作诗》 罗缨从风飞。

罗缨从风飞。

意思:罗缨随风飞。

出自作者[魏晋]曹丕的《于谯作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宴会诗,描绘了宴会上豪华的场景和欢乐的气氛。 “清衣延贵客,明烛发高光”描绘了宴会的高雅和明亮,穿着整洁的贵客被邀请参加宴会,明亮的烛光照亮了整个宴会场所。 “丰膳漫星陈,旨酒盈玉觞”描述了食物的丰富和酒的美味,如同繁星般的美食和满满的玉杯酒展现了宴会的豪华和热情。 “弦歌奏新曲,游响拂丹梁”描述了宴会上的音乐和歌声,优美的弦歌在新曲中演奏,声音在红色的横梁上回荡,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 “慷慨时激扬,献酬纷交错”描述了宴会上的慷慨和互动,人们互相敬酒,交流情感,展现出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 “雅舞何锵锵,罗缨从风飞”描述了宴会上的舞蹈,优雅的舞蹈伴随着轻盈的罗缨随风飘动,展现出一种优美和动人的场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豪华、食物的美味、音乐的优美、舞蹈的动人以及人们的互动等场景,展现出一种和谐、欢乐、友好的氛围。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宴会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清衣延贵客。
明烛发高光。
丰膳漫星陈。
旨酒盈玉觞。
弦歌奏新曲。
游响拂丹梁。
余音赴迅节。
慷慨时激扬。
献酬纷交错。
雅舞何锵锵。
罗缨从风飞。
长剑自低昂。
穆穆众君子。
和合同乐康。
作者介绍 曹丕简介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关键词解释

  • 从风

    读音:cóng fēng

    繁体字:從風

    意思:(从风,从风)

     1.比喻迅即附和或响应。
      ▶《文子•上仁》:“喜怒形于心,嗜欲见于外,则守职者离正而阿上,有司枉法而从风。”
      ▶《汉书•徐乐传》

  • 罗缨

    读音:luó yīng

    繁体字:羅纓

    意思:(罗缨,罗缨)
    丝制冠带。
      ▶汉·繁钦《定情诗》:“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宋史•舆服志四》:“进贤冠以漆布为之,上缕纸为额花,金涂银铜饰……以罗为缨

  • 读音:fēi

    繁体字:

    英语:to fly

    意思:1.即飞蠝。

    近义词: 展翅、挥发、飞翔、齿轮、牙轮、蒸发、翱翔、飞轮、回翔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