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不赴召有述》 太守枉于堂下拜,使臣空向日边回。

太守枉于堂下拜,使臣空向日边回。

意思:在堂下拜见太守冤枉,使臣空对着太阳边回来。

出自作者[元]杨维桢的《不赴召有述》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与皇帝讨论历史,秀才老秀才对于读书台的冷淡态度,以及他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独特见解。 首联“皇帝书征老秀才,秀才懒下读书台。”描绘了老秀才对于皇帝征召的冷淡态度,他似乎对读书台的兴趣不大。这暗示了老秀才可能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更为深刻,不屑于表面的形式。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应知汉祚开。”这两句诗借用了张良和诸葛亮的历史人物典故,表达了老秀才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独特见解。他可能认为像张良这样的历史人物是为了更大的目标而行动,而诸葛亮则可能预见到汉朝的复兴。 “太守枉于堂下拜,使臣空向日边回。”这里描绘了老秀才在皇帝面前的威严和地位,他对于皇帝的邀请并不为所动,只是礼貌地接受了太守的拜见。这进一步强调了老秀才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淡漠。 “老夫一管春秋笔,留向胸中取次裁。”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老秀才对于历史的独特处理方式,他使用春秋笔法来记录历史,他的历史观可能更注重道德和伦理,而非单纯的政治或军事事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老秀才对于历史的独特见解和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独特理解。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淡漠态度,以及他对于道德和伦理的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皇帝书征老秀才,秀才懒下读书台。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应知汉祚开。
太守枉于堂下拜,使臣空向日边回。
老夫一管春秋笔,留向胸中取次裁。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他是元朝末年和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他的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杨维桢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画作与诗歌一样清新脱俗、自然流畅。

关键词解释

  • 太守

    读音:tài shǒu

    繁体字:太守

    短语:文官 总督 提督 执政官 执行官 外交大臣 外交官

    英语:procurator

    意思:官名。
      ▶秦置郡守,汉景

  • 使臣

    读音:shǐ chén

    繁体字:使臣

    英语:special envoy; ambassador-at-large

    意思:I
    宋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 堂下

    读音:táng xià

    繁体字:堂下

    意思:
     1.宫殿、厅堂阶下。
      ▶《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赵盾而入,放乎堂下而立。”
      ▶汉·桓宽《盐铁论•刺权》:“中山素女抚流徵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

  • 向日

    读音:xiàng rì

    繁体字:曏日

    英语:sunward

    意思:(参见嚮日,曏日)

     1.朝着太阳;面对太阳。
      ▶《史记•龟策列传》:“于是元·王向日而谢,再拜而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