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歌筵感旧》 正月新蒲细柳,满场横竹哀弦。

正月新蒲细柳,满场横竹哀弦。

意思:正月新蒲细柳,满场横竹哀弦。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歌筵感旧》

全文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在月夜赏花的美景,以及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艺术和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开头“谁家摇步障,明月夜,赏花天。”描绘了月夜赏花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的氛围。“壁带红稠,帘衣绿绉,夹路钗钿”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环境的华丽和热闹。 接着,“从前,也曾听处,渐如尘似梦记难全”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哀。 下阕通过“铜仙,有泪泻如铅”等形象比喻,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同时,“揽镜恼华颠”也展示了人们对岁月不饶人的愤懑之情。 最后,“龟年,莫停歌拍,怕举头皓魄不常圆”等句子,通过对音乐和自然的描写,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艺术和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谁家摇步障,明月夜,赏花天。
正壁带红稠,帘衣绿绉,夹路钗钿。
从前,也曾听处,渐如尘似梦记难全。
遮莫延秋门里,不然道政坊边。
铜仙,有泪泻如铅。
揽镜恼华颠。
讵飘零江海,重归故国,再上珠筵。
龟年,莫停歌拍,怕举头皓魄不常圆。
正月新蒲细柳,满场横竹哀弦。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细柳

    读音:xì liǔ

    繁体字:細柳

    英语:Xi Liu

    意思:(细柳,细柳)

     1.初生的嫩柳条。
      ▶《西京杂记》卷四:“枚乘为《柳赋》,其辞曰:‘……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

  • 正月

    读音:zhēng yuè

    繁体字:正月

    短语:一月 岁首 新月

    英语:(n)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new year

    意思:I
    正阳之月。

  • 横竹

    读音:héng zhú

    繁体字:橫竹

    意思:
     补证条目
    1.指横笛。笛以竹制而横吹,故称。
    ▶宋胡铨《朝中措·黄守座上用六一先生韵》词:“月屿一声横竹,云帆万里雄风。”

  • 哀弦

    读音:āi xián

    繁体字:哀弦

    意思:(参见哀絃)
    亦作“哀絃”。
     
     1.悲凉的弦乐声。
      ▶三国·魏·曹丕《善哉行》:“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唐·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