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千词》 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

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

意思:长丝绳紫又碧,袅袅横枝高百尺。

出自作者[唐]王建的《秋千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女子荡秋千场面的诗,通过对荡秋千的少年男女和秋千场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当时生活的欢乐和热闹。 首先,诗人以高超的笔法,描绘了秋千和荡秋千的女子。秋千绳长且细,颜色紫碧交织,高悬于百尺高枝之上。这些细节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场景,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少年男女荡秋千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活泼和轻盈。他们身轻如燕,裙薄如雾,在空中有如鸟翼般飞翔。这种描绘生动形象,使人仿佛能够看到他们欢快的身影。 在诗中,诗人也描绘了女子下来后重系衣、争胜的场景。她们在平地上看着别人荡秋千,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她们争相展示自己的技巧和能力,表现出她们的自信和勇气。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女子从高处跌落、宝钗坠地的场景,展现了荡秋千的危险和刺激。这种描绘为诗篇增添了紧张感和悬念,使读者更加关注诗中的情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荡秋千的欢乐和刺激,表现了当时生活的活泼和热闹。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使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
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
傍人送上那足贵,终赌鸣珰斗自起。
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
眼前争胜难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描写唐代宫中风物和宫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宫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体中,有些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情思感人,但杂有消极颓废思想。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还写过《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为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

关键词解释

  • 丝绳

    读音:sī shéng

    繁体字:絲繩

    意思:(丝绳,丝绳)

     1.丝编之绳。
      ▶汉·辛延年《羽林郎》诗:“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 百尺

    读音:bǎi chǐ

    繁体字:百尺

    意思: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左思《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文选•鲍照

  • 袅袅

    解释

    袅袅 niǎoniǎo

    (1) [curling upwards]∶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袅袅浮航金画龙。——温庭筠《台城晓朝曲》

    青烟袅袅

    (2) [waving in the wind]∶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 长长

    读音:cháng cháng

    繁体字:長長

    意思:(长长,长长)
    I

     1.常常;经常。
       ▶唐·智远《律僧》诗:“滤水与龛灯,长长护有情。”
       ▶宋·周邦彦《感皇恩》词:“为谁心子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