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情诗其十六》 ?两行屐痕深雪里,教人如何不得知??

?两行屐痕深雪里,教人如何不得知??

意思:?两行屐痕深雪里,教人如何不知道??

出自作者[清]仓央嘉措的《情诗其十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昨趁夜色赴幽期,鹅羽纷纷晓来迷。两行屐痕深雪里,教人如何不得知》是一首描绘冬日雪中场景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深夜赴约、雪中迷路、脚印深陷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雪夜浪漫经历的怀念和对当时情境的深刻记忆。 首句“昨趁夜色赴幽期”,诗人用“夜色”和“幽期”这两个意象描绘出一个浪漫而神秘的夜晚。夜色深沉,诗人迫不及待地赴约,展现出他的热情和急切。 “鹅羽纷纷晓来迷”描绘了清晨雪后的景象,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大地被雪覆盖,诗人早晨醒来,却迷失了方向。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雪的厚重和广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雪后世界的惊叹和迷恋。 “两行屐痕深雪里”是诗中的另一亮点。诗人脚印深深印在雪地里,这一细节描绘出他在雪中行走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这次约会的重视和期待。 “教人如何不得知”是诗人的自问,也是对当时情境的反思。诗人因为过于投入约会而忘记了天气变化,以致于在雪中迷失方向,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情境的懊悔和遗憾,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这次约会的珍视和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雪中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浪漫经历的怀念和对当时情境的深刻记忆。诗中的细节描绘和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昨趁夜色赴幽期,鹅羽纷纷晓来迷。
?两行屐痕深雪里,教人如何不得知??
作者介绍 仓央嘉措简介
仓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关键词解释

  • 得知

    读音:dé zhī

    繁体字:得知

    短语:识破 意识到 获悉 查出 得悉 探悉 惊悉

    英语:(find out and) know

    意思:
     1.岂知;可知。<

  • 如何

    读音:rú hé

    繁体字:如何

    短语:争 怎 焉 哪样 安 哪 何等

    英语:what

    意思:
     1.怎样。
      ▶《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

  • 两行

    读音:liǎng xíng

    繁体字:兩行

    意思:(两行,两行)

     1.庄子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
      ▶《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 何不

    读音:hé bù

    繁体字:何不

    英语:why not

    意思:犹言为什么不。表示反问。
      ▶《诗•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孟子•尽心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