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清平乐·凄凄切切》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意思:一个模型解释风残月,而现在触绪添愁。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清平乐·凄凄切切》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愁苦。 首句“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作者用“凄凄切切”来形容秋天的声音,这声音可能是风声,可能是落叶声,可能是溪水潺潺声,也可能是离人的长笛声等等,总之是秋天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凄凉的感觉。“惨淡黄花节”则直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菊花在寒风中摇曳,颜色也变得暗淡无光,象征着秋天的肃杀之气。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梦中听到了捣衣声,这是秋天特有的声音,也是离别和相思的象征。然而这个声音在梦中也没有完全消失,就被更深的蛩鸣声所替代,这种声音更加悲切,让人无法忍受。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眼中的秋天的景象,燕子已经离开了空楼,只剩下灰尘满布。而床头的弦索也因为无人弹奏而残破。这里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最后两句作者感叹,一样的晓风和残月,如今再看到这些更增添了我的愁绪。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触绪”,表达了愁绪之多之乱之无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象和声音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凄凉、无助和愁苦。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晓风残月

    引用解释

    1.谓晨风轻拂,残月在天,情景冷清。常借以抒写离情。 唐 韩琮 《露》诗:“几处花枝抱离恨,晓风残月正潸然。” 宋 柳永 《雨霖铃》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清 纳兰性德 《澹黄柳·咏柳》词:“红版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2.“杨柳岸晓风残月”为 宋 柳永 《

  • 残月

    读音:cán yuè

    繁体字:殘月

    英语:waning moon

    意思:(残月,残月)
    谓将落的月亮。
      ▶唐·白居易《客中月》诗:“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宋·柳永《

  • 一样

    读音:yí yàng

    繁体字:一樣

    短语:一如既往 相同 同义 均等 同 平等 如出一辙 等同 天下乌鸦一般黑 平 无异 一模一样 一 等效 同等 同样 一致 划一

    英语:like

  • 而今

    读音:ér jīn

    繁体字:而今

    短语:兹 今天 现 现今 现时 今昔 现在时 今 本 当今

    英语:now

    意思:如今,现在。
      ▶唐·张安世《苦别》

  • 触绪

    读音:chù xù

    繁体字:觸緒

    意思:(触绪,触绪)
    触动心绪。
      ▶唐·令狐楚《为楼烦监杨大夫请朝觐表》:“臣闻心孤者触绪而悲,意切者发言皆恳。”
      ▶清·陈梦雷《抒哀赋》:“丧纪其一周兮,徒囚首而怀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