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放言》 裨海之外既尔知,自问何苦安喧卑。

裨海之外既尔知,自问何苦安喧卑。

意思:小海的外既然你知道,自己问什么苦怎么喧低。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放言》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裨海之外》,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喧嚣和卑微生活的反思,并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裨海之外既尔知”,作者似乎已经探索到了知识的边界,对未知的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暗示着他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的决心。 “自问何苦安喧卑”一句,作者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反思,表达了他对于喧嚣和卑微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这句诗也暗示着作者对于更高层次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胡不往见蒙毂士”一句,作者表达了他对于与有见识的人交流的渴望,希望能够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看卷龟壳食蛤蜊”一句,作者似乎在想象着与有见识的人交流后的美好场景,他希望能够看到他们讨论的场景,并从中获得启示和乐趣。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未知世界的向往,对于喧嚣和卑微生活的反思,以及对更高层次生活的追求。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裨海之外既尔知,自问何苦安喧卑。
胡不往见蒙毂士,看卷龟壳食蛤蜊。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自问

    读音:zì wèn

    繁体字:自問

    短语:闭门思过 扪心自问

    英语:ask oneself

    意思:(自问,自问)

     1.自己衡量。
      ▶清·陈康祺《郎

  • 何苦

    读音:hé kǔ

    繁体字:何苦

    短语:何必

    英语:why bother

    意思:
     1.有何苦衷,有什么不得已的理由。
      ▶《史记•黥布列传》:“﹝上﹞与布相望见

  • 裨海

    读音:bì hǎi

    繁体字:裨海

    意思:小海。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
      ▶司马贞索隐:“裨音脾。裨海,小海也。九州之外,更有大瀛海,故知此裨是小海也。

  • 既尔

    读音:jì ěr

    繁体字:既爾

    意思:(既尔,既尔)

     1.从此。
     
     2.已经。

    造句:暂无

  • 喧卑

    读音:xuān bēi

    繁体字:喧卑

    意思:
     1.喧闹低下。
      ▶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2.借指人世间。
      ▶唐·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童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