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意思:追寻宝刹凉,害怕天天盼望测题。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追凉寻宝刹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联“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描绘了诗人寻找清凉之地,寻找宝刹的场景。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而宝刹则象征着一种神圣和神秘。同时,诗人在烈日下寻找清凉,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颔联“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描绘了诗人卧在草地上,如同鸳鸯伴侣一般舒适自在,又如同在池边望着流水,如同在虎溪畔欣赏风景。这里诗人通过鸳鸯和虎溪的比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颈联“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描绘了诗人置身于树丛之中,远离人烟的场景,而山晚时鸟儿往西飞行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尾联“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莲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于无心之法、超脱世俗的理解。莲花生于淤泥之中,却能保持洁净,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境界。这里诗人通过莲花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追凉寻宝刹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作者介绍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宝刹

    读音:bǎo chà

    繁体字:寶剎

    意思:
     1.  佛国,佛土。据佛经,佛土有七宝庄严,故称。刹,梵语刹多罗的音译省称,意为土地或国土。
      ●《庄严经》卷下:“诸佛国界虽严饰,难比如来宝刹中。”

  • 追凉

    读音:zhuī liáng

    繁体字:追涼

    意思:(追凉,追凉)

     1.南朝·梁·庾肩吾《和晋安王薄晚逐凉北楼回望应教》:“向夕纷喧屏,追凉飞观中。”
      ▶唐·杜甫《羌村》诗之二:“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 璇题

    读音:xuán tí

    繁体字:璇題

    意思:(璇题,璇题)
    亦作“琁题”。
     玉饰的椽头。
      ▶《文选•扬雄<甘泉赋>》:“珍臺闲馆,琁题玉英。”
      ▶李善注引应劭曰:“题,头也。榱椽之头,皆以玉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