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意思:什么地方我想你,天台绿萝月。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是一首表达离别与思念的诗,它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先,诗人在开头就描绘了黄鹤楼离别的场景,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蹉跎。接着,诗人描述了他们像落叶一样飘零,像洞庭湖的水流一样分散,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中年时期的不相见,让诗人四处游荡,经历了吴越的艰难困苦。诗人在天台、会稽、浙江北等地漂泊,十年的醉酒生活也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他通过描绘云山海上、人物镜中等景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大盗割鸿沟比喻世道的艰难,海鸥群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感叹知音难觅,表达了对理解和欣赏自己的朋友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诗的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读者感受到了他的痛苦、无奈、期待和自由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自由的诗,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天台

    读音:tiān tāi

    繁体字:天檯

    英语:balcony

    意思:(参见天臺)
    山名。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杨珽《龙膏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我思

    读音:wǒ sī

    繁体字:我思

    造句:

  • 萝月

    读音:luó yuè

    繁体字:蘿月

    意思:(萝月,萝月)
    藤萝间的明月。
      ▶南朝·宋·鲍照·王延秀等《月下登楼连句》:“彿髣萝月光,缤纷篁雾阴。”
      ▶唐·沈佺期《入少密溪》诗:“相留且待鸡黍熟,夕卧深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