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思往喜今》 虽在簪裾从俗累,半寻山水是闲游。

虽在簪裾从俗累,半寻山水是闲游。

意思:虽然在簪着从一般累,半不久山水是游手好闲。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思往喜今》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十五年的回忆和反思,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深感慨。诗的主题明确,聚焦在诗人的个人经历和他的感受上。 首联,“忆除司马向江州,及此凡经十五秋。”诗人回忆起了他十五年前出任司马,前往江州的情景。这里,诗人用“凡经十五秋”概括了他漫长的仕途生涯,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沧桑的感觉。 颔联,“虽在簪裾从俗累,半寻山水是闲游。” 描绘了诗人在公务之余,寻找山水之乐,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虽然身处官场,但他并未完全沉溺于权位名利,而是保持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谪居终带乡关思,领郡犹分邦国忧。” 诗人表达了他虽然遭受贬谪,但仍心怀家乡,领导郡县时也不忘为国家分忧。这一联展示了诗人的忠诚和责任感。 尾联,“争似如今作宾客,都无一念到心头。” 诗人以“争似如今作宾客,都无一念到心头”作结,表现了他对目前生活的满足和淡然。他现在的身份是宾客,心无杂念,这也暗示着他已经放下了过去的繁华与纷争,达到了内心的平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反思,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态度。诗人在追求名利的同时,也向往自然的宁静,体现了他的矛盾和复杂性。同时,他在遭受贬谪后,依然保持忠诚和责任感,也展示了他的坚韧和勇气。最后,他达到内心的平静,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成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忆除司马向江州,及此凡经十五秋。
虽在簪裾从俗累,半寻山水是闲游。
谪居终带乡关思,领郡犹分邦国忧。
争似如今作宾客,都无一念到心头。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从俗

    读音:cóng sú

    繁体字:從俗

    意思:(从俗,从俗)

     1.依从习俗。
      ▶《礼记•曲礼上》:“礼从宜,使从俗。”
      ▶北齐·刘昼《新论•随时》:“故《易》贵随时,《礼》尚从俗,适时而行也。”

  • 山水

    读音:shān shuǐ

    繁体字:山水

    短语:光景 景 景观 景物 色

    英语:landscape

    意思:
     1.山与水。
      ▶《墨子•明鬼下》:“古今之

  • 簪裾

    读音:zān jū

    繁体字:簪裾

    意思: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
      ▶《南史•张裕传》:“而茂陵之彦,望冠盖而长怀;渭川之甿,伫簪裾而竦叹。”
      ▶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二:“星桥拥冠盖,锦水照簪裾。

  • 闲游

    读音:xián yóu

    繁体字:閑游

    意思:(闲游,闲游)
    亦作“闲游”。
     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闲逛。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所以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