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客归闽省觐》 菽水还堪乐,何须季子金。

菽水还堪乐,何须季子金。

意思:菽水还可以快乐,为什么需要季子金。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送客归闽省觐》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秋城、暮砧、归思和亲情。诗人在异乡听到秋天的捣衣声,不禁想起了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首联“秋城闻暮砧,归思忽盈襟。”直接点明主题,秋天的城市,傍晚时分,听到捣衣的声音,思念家乡的情感一下子充满了衣襟。诗人巧妙地以“暮砧”为引子,引出后面的思乡之情,这种手法十分高明。 颔联“客久依人遍,亲衰念子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客久依人”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和无助,“亲衰念子深”则表达了亲人年老,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亲人的思念之情交织在一起,使诗的主题更加深刻。 颈联“青山分岭路,红荔到乡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想象和期待。“青山分岭路”描绘了家乡的山岭和道路,“红荔到乡林”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荔枝的记忆和期待。这一联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和眷恋。 尾联“菽水还堪乐,何须季子金。”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菽水堪乐”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珍惜和重视,“何须季子金”则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和对亲情的珍视。这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家庭和亲情的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天的暮砧为引子,引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家庭和亲情的深深思念和珍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情感和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深感其思乡之情的深沉和真挚。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城闻暮砧,归思忽盈襟。
客久依人遍,亲衰念子深。
青山分岭路,红荔到乡林。
菽水还堪乐,何须季子金。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季子

    读音:jì zǐ

    繁体字:季子

    英语:plum

    意思:
     1.指春秋时吴季札。为吴王寿梦少子。不受君位,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省称“季子”。歷聘各国,过徐,徐君爱其剑,季子为使上国,未与。及返,徐

  • 何须

    读音:hé xū

    繁体字:何須

    英语:what is the need

    意思:(何须,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

  • 菽水

    读音:shū shuǐ

    繁体字:菽水

    意思:豆与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语出《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常以“菽水”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 子金

    读音:zǐ jīn

    繁体字:子金

    英语:interest

    意思:利息。对“母金”而言。
    ------------------------------
    子金
     补证条目
    利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