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柔绕指刚则折,善而藏之光夺月。
意思:至柔绕指刚则折,善良而藏之光剥夺月。
出自作者[宋]陈师道的《次韵答学者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太阿无前锋不缺,铅刀不堪供一切。
至柔绕指刚则折,善而藏之光夺月。》是一首对自然和人生哲理进行深刻思考的诗篇。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
首先,“太阿无前锋不缺,铅刀不堪供一切。”这两句诗以“太阿”和“铅刀”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太阿,即传说中的神剑,无前锋不缺,象征着完美无缺的事物;而铅刀,不堪供一切,则代表了普通、平凡的事物。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完美与平凡的理解,即完美的事物虽然引人注目,但平凡的事物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至柔绕指刚则折,善而藏之光夺月。”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中矛盾的认知。至柔绕指刚则折,意味着过于柔软的事物可能无法抵挡外界的压力,而过于刚硬的事物又容易折断。这表达了人性中的矛盾,即过于执着于某一方面的优点,可能会忽视其他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善而藏之光夺月,则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中善良和隐藏力量的认知。善良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可以改变周围的环境,甚至改变世界。而隐藏的力量则是指一个人内在的潜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它提醒我们,要认识到平凡事物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要认识到人性中的矛盾和复杂性。在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内在的力量,以应对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