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冬夜与蔡校书宿无可上人院》 儒释偶同宿,夜窗寒更清。

儒释偶同宿,夜窗寒更清。

意思:儒释配偶住在一起,晚上在寒冷又清。

出自作者[唐]刘得仁的《冬夜与蔡校书宿无可上人院》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儒释为主题,描绘了两个不同信仰体系的人在共同宿夜的过程中,彼此交流、理解,最终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首句“儒释偶同宿,夜窗寒更清”,诗人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场景,即儒释两家偶然同宿一室,夜晚在寒冷的空气中静静清谈。儒释,即儒家和佛教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不同信仰的包容和理解。 “忘机于世久,晤语到天明”表达了诗人的主题——忘却世间的纷争,以诚恳的态度进行交流,直到天明。这反映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追求,也体现了他的宽广胸怀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月倒高松影,风旋一磬声”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月光透过高耸的松树洒在地面上,风吹动磬(一种佛教乐器)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样的景色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暗示了佛教的清净和超脱。 最后两句“真门犹是幻,不用觉浮生”,诗人以深刻的哲理收束全诗。在佛教中,“真如门”是指真理之门,但这个真理也是幻象,只有放下执着,才能真正领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被世俗所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儒释为主题,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真诚、宽容、理解和超脱的追求。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儒释偶同宿,夜窗寒更清。
忘机于世久,晤语到天明。
月倒高松影,风旋一磬声。
真门犹是幻,不用觉浮生。

关键词解释

  • 同宿

    引用解释

    一处住宿,一同住宿。《晋书·孝友传·桑虞》:“﹝ 桑虞 ﹞尝行,寄宿逆旅,同宿客失脯,疑 虞 为盗。” 唐 白居易 《司马厅独宿》诗:“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 任道元 其日与 梁鯤 同宿斋舍。” 清 李渔 《慎鸾交·拒托》:“到那一晚,若肯拉他同宿,他除嫖金之外,还要重重相酧。”

    谓同一星

  • 儒释

    读音:rú shì

    繁体字:儒釋

    意思:(儒释,儒释)
    儒教和佛教。
      ▶宋·陈善《扪蝨新话•儒释迭为盛衰》:“吾以是知儒释二者,殆迭为盛衰。”

    解释:1.儒教和佛教。

  • 宿夜

    读音:sù yè

    繁体字:宿夜

    意思:
     1.犹夙夜。早晚。
      ▶《管子•禁藏》:“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汉书•哀帝纪》:“朕获保宗庙,不明不敏,宿夜忧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