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寒食夜苏二宅》 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

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

意思:佳辰邀功请赏遍,忽然忽然又做什么?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寒食夜苏二宅》

全文赏析

这首诗《寒食明堪坐,春参夕已垂。好风经柳叶,清风照花枝。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是一首优美的春日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首联“寒食明堪坐,春参夕已垂。”描绘了寒食节夜晚的景象,月光皎洁,照亮了柳叶和花枝,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以寒食节为背景,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 颔联“好风经柳叶,清风照花枝。”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微风轻拂柳叶,清风拂过花枝,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两句诗以柳叶和花枝为意象,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颈联“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他听到歌声时,不禁流下了眼泪,这表明他内心充满了思乡之情。同时,他感到归心似箭,可能是因为他在外地漂泊太久,渴望回到家乡。这两句诗以“客泪”和“归心”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尾联“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思考。他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赏花游玩,但同时也感到时光匆匆,不知道该如何度过。这两句诗以“佳辰”和“忽忽”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寒食节、柳叶、花枝、歌声、泪水、归心等,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迷茫,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寒食明堪坐,春参夕已垂。
好风经柳叶,清风照花枝。
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
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佳辰

    读音:jiā chén

    繁体字:佳辰

    意思:良辰;吉日。
      ▶唐·王勃《越州秋日宴山亭序》:“岂非琴樽远契,必兆朕于佳辰;风月高情,每留连于胜地。”
      ▶宋·柳永《应天长》词:“恁好景佳辰,怎忍虚设;休效牛山,空对

  • 何为

    读音:hé wéi

    繁体字:何為

    意思:(何为,何为)
    I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刘稷﹞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

  • 忽忽

    读音:hū hū

    繁体字:忽忽

    英语:before we notice it; fast; quickly

    意思:
     1.倏忽,急速貌。
      ▶《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

  • 邀赏

    引用解释

    求取赏赐。《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太子 建成 、 齐王 元吉 之党散亡在民间,虽更赦令,犹不自安,徼幸者争告捕以邀赏。”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雪鳗》:“岁或间遇,以是甚郑重视之,得则必献官邀赏。”

    读音:yāo shǎ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