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六咏诗》 六尘蔽性天,四大遍法界。

六尘蔽性天,四大遍法界。

意思:六尘蔽性天,四大遍法界。

出自作者[明]憨山大师的《六咏诗》

全文创作背景

憨山大师,字澄印,俗姓蔡,全椒(今属安徽)人。明中叶高僧,临济宗门下。生而神异,十三补诸生,读儒书,兼通内典。十七出家,二十游方参学。明万历十一年(1583)住持东海牢山海印寺,大兴禅学。与当时名儒李卓吾、王百谷、焦澹园、袁宏道等相交游。从事佛典注疏,颇著述。万历三十四年(1606)圆寂,年七十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心金翅鸟命终,骨肉尽消散。
唯有心不化,圆明光灿烂。
龙王取为珠,照破诸黑暗。
转轮得如意,能救一切难。
如何在人中,日用而不见?
无常法性本无常,亦不堕诸数。
譬彼空中云,当体即常住。
圣凡皆过客,去来无二路。
是生不是生,非新亦非故。
智眼明见人,此外何所慕。
苦梦入大火聚,怕怖多慞惶。
正当苦恼时,滴水便清凉。
水尽火复然,念慕何慨慷。
及至醒眼观,向者谁悲伤?
空须弥横太虚,大地浮香海。
六尘蔽性天,四大遍法界。

关键词解释

  • 四大

    读音:sì dà

    繁体字:四大

    英语:the four elements [earth, water, fire, wind]

    意思:
     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
      ▶《老子》:

  • 六尘

    读音:liù chén

    繁体字:六塵

    英语:the six gunas [sight, sound, smell, taste, touch, and thought]

    意思:(六尘,六尘)
    佛教

  • 大遍

    亦作“ 大徧 ”。 唐 宋 大曲用语。遍,乐曲的一套。每套大曲由十余遍组成,凡完整演唱各遍的,称大遍。 唐 元稹 《琵琶歌》:“《凉州》大徧最豪嘈,《六幺》散序多笼捻。”《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凉州曲》,本 西凉 所献也,其声本宫调,有大遍、小遍。”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袞遍、歇指、杀袞,始成一曲,此谓大遍。”

    <

  • 法界

    读音:fǎ jiè

    繁体字:法界

    意思:佛教语。梵语的意译。通常泛称各种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
      ▶《华严经•十通品》:“入于真法界,实亦无所入。”
      ▶宋·范成大《再次喜雨诗韵以表随车之应》:“一念故应周法界,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