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
意思:
一重山,两个重山。
出自作者[唐]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
全文创作背景
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的创作背景是李煜作为亡国之君,被拘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他孤孤单单,无人陪伴,无比寂寞,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之情深深切切。这首词就是抒发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相关句子
一重山尽一重山,坐断孤峰子细看。
-- 出自《举赵州访二庵主公案颂》作者:[宋]释绍悟
一重山。
-- 出自《长相思令/长相思》作者:[宋]邓肃
两重山。
-- 出自《长相思令/长相思》作者:[宋]邓肃
人在万重山。
-- 出自《小重山·吹断笙箫春梦寒》作者:[宋]何梦桂
归恨隔重山。
-- 出自《菩萨蛮·凉飙轻散馀霞绮》作者:[宋]李弥逊
一重云断,一重山阻。
-- 出自《忆秦娥·愁无语》作者:[宋]程垓
看了一重姿媚、一重娇。
-- 出自《虞美人·层层楼阁薰风暖》作者:[宋]杨泽民
一重山子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
-- 出自《颂古一百首》作者:[宋]释智愚
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
-- 出自《兰州》作者:[明]王祎
灵利衲僧如会得,一重雪上一重霜。
-- 出自《偈六首》作者:[宋]释慧勤
言中定旨,语外明宗,一重一重复一重。
-- 出自《偈颂一百五十首》作者:[宋]释心月
来此集宾客,溪山两锺情。
-- 出自《和王丞绝胜亭》作者:[宋]员兴宗
溪山两相望,只隔五长亭。
-- 出自《用前韵呈晓村》作者:[宋]陈著
昨转希夷洞,傍山两画屏。
-- 出自《始至玉泉院时从院外西转将上因目击洞中稍立》作者:[明]王履
苕溪闽山两仙伯,双槎贯月凌溟蒙。
-- 出自《瀛洲行》作者:[宋]赵汝鐩
记得溪山两袂分,一溪流水落花春。
-- 出自《次韵月窗兄惜别四首》作者:[宋]陈著
夜雨翻盆晓未停,看山两眼几时青。
-- 出自《久雨二首》作者:[宋]李弥逊
旧传骚人炼奇句,无蟹无山两孤负。
-- 出自《九江霜蟹比他处黑膏凝溢名冠食谱久拟遗高紫》作者:[宋]岳珂
诗句原文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作者介绍
李煜简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关键词解释
重山
读音:
chóng shān
繁体字:
重山
意思:
重叠的山。
▶晋·左思《魏都赋》:“由重山之束阨,因长川之裾势。”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蛮陬夷徼,重山万里。”
▶宋·张元干《菩萨
重山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