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王规甫司勋见赠》 何止千年与万年,岁寒松桂独依然。

何止千年与万年,岁寒松桂独依然。

意思:何止千年和一万年,每年寒松桂却依然。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和王规甫司勋见赠》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的。它通过描绘松树、桂树、庄子、扬子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永恒和不变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理解。 首联“何止千年与万年,岁寒松桂独依然。”诗人通过松树、桂树等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松树、桂树却能在寒冬中屹立不倒,表达了诗人对永恒和不变的追求。 颔联“若无扬子天人学,安有庄生内外篇。”扬子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研究哲学、文学等,被誉为“天人学者”。庄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作品《庄子》中充满了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和探索。诗人通过扬子和庄子的典故,表达了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获得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东西。 颈联“已约月陂寻白石,更期金谷弄清泉。”诗人表达了要寻找那些纯洁无暇的东西,像月陂上的白石,像金谷中的清泉。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尾联“谁云影论纷纭甚,一任山巅复起巅。”诗人通过表达对影子的纷扰不屑一顾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真理和永恒的追求。无论山巅如何起伏,真理和永恒都是不变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理解和对艺术价值的追求。它鼓励人们通过学习和思考,去寻找那些永恒和不变的东西,去追求那些美好的事物。同时,它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真理的敬畏和尊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止千年与万年,岁寒松桂独依然。
若无扬子天人学,安有庄生内外篇。
已约月陂寻白石,更期金谷弄清泉。
谁云影论纷纭甚,一任山巅复起巅。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岁寒

    读音:suì hán

    繁体字:歲寒

    英语:cold season in a year

    意思:(岁寒,岁寒)

     1.一年的严寒时节。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

  • 何止

    读音:hé zhǐ

    繁体字:何止

    意思:
     1.哪里止。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
      ▶宋·柳永《柳腰轻》词:“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
      ▶《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 千年

    读音:qiān nián

    繁体字:千年

    英语:millenary

    意思:极言时间久远。
      ▶晋·陶渊明《輓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 年岁

    读音:nián suì

    繁体字:年歲

    短语:庚 年华 岁 齿 龄 年

    英语:year

    意思:(年岁,年岁)

     1.犹年月。岁,年。
      ▶《楚

  • 寒松

    读音:hán sōng

    繁体字:寒鬆

    意思:寒冬不凋的松树。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
      ▶《三国志•吴志•陆绩传》“陆绩字公纪”裴松之注引《姚信集》:“王蠋建寒松之节而齐王表其里,义姑立殊俗之操而鲁侯高其门。”
      ▶

  • 依然

    读音:yī rán

    繁体字:依然

    短语:还 一如既往 仍 依然故我 依然如故 反之亦然 照例 照样

    英语:still

    意思:
     1.依旧。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