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怀》 岁去年来尘土中,眼看变作白头翁。

岁去年来尘土中,眼看变作白头翁。

意思:一年去年来尘土中,眼看变作白头翁。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咏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岁去年来尘土中,眼看变作白头翁。如何办得归山计,两顷村田一亩宫》是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衰老的感慨。 首句“岁去年来尘土中,眼看变作白头翁”直接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如同尘埃一样在人生中穿梭,看著自己逐渐老去,头发变白,形象生动。 “如何办得归山计”,诗人开始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渴望。他渴望能够归隐山林,逃离尘世的纷扰,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愿望。 “两顷村田一亩宫”是诗人的理想生活,他希望拥有两顷肥沃的农田,再加上一亩菜地,这样就能自给自足,无需为生活所困。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整首诗通过描绘岁月的无情、人生的衰老,以及诗人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同时也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渴望。这种情感真挚而深刻,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岁去年来尘土中,眼看变作白头翁。
如何办得归山计,两顷村田一亩宫。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白头翁

    (1).白发老人。 唐 王昌龄 《题灞池》诗之二:“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三年》:“会 高寝 郎 田千秋 上急变,讼太子寃曰‘……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 宋 陈师道 《寄张大夫》诗:“只应青眼老,尚记白头翁。”
    (2).草名。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本草经》:“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无毒。” 唐 李白
  • 白头

    读音:bái tóu

    繁体字:白頭

    短语:老朽 老 行将就木 苍老 早衰 朽迈 年老 大年 老弱病残 衰老 老态龙钟 上年纪 老迈

    英语:hoary head

  • 尘土

    读音:chén tǔ

    繁体字:塵土

    短语:

    英语:dust

    意思:(尘土,尘土)

     1.细小的灰土。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徐州人谓尘土为蓬

  • 年来

    读音:nián lái

    繁体字:年來

    英语:over the last ... years

    意思:(年来,年来)

     1.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
      ▶唐·戴叔伦《越溪村居》诗:“年

  • 中眼

    读音:zhōng yǎn

    繁体字:中眼

    意思:戏曲名词。一小节音乐的第三个拍子。一板三眼的节拍为四拍,第一拍叫做“板”,第二拍叫做“头眼”,第三拍叫做“中眼”,第四拍叫做“末眼”。戏曲曲谱上,以“。”作为中眼的符号。

  • 头翁

    读音:tóu wēng

    繁体字:頭翁

    意思:(头翁,头翁)
    对衙役的谀称。
      ▶《儒林外史》第一回:“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拏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既承头翁好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