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意思:归梦不知道湖水面宽,晚上回来到洛阳城。

出自作者[唐]戎昱的《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色,诗人通过对寒江、竹影、月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 首句“寒江近户漫流声”,以寒江为主题,展现了夜晚江水流淌的声音。这里的“寒”字,既形容了江水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同时,“近户”二字表明诗人身在异乡,离家已久,听到江水声更让他想念家乡。 第二句“竹影临窗乱月明”,以竹影和月光为主题,描绘了夜晚窗外的景色。竹子的影子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而月光则显得有些凌乱。这里的“乱”字,既形容了月光的不规律,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忧虑。 第三句“归梦不知湖水阔”,诗人通过梦境回到故乡洛阳,却发现自己已经忘记了湖水的宽阔。这里的“不知”二字,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陌生感,也反映了他离开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以至于对家乡的记忆都变得模糊。 最后一句“夜来还到洛阳城”,诗人在梦中回到了洛阳城,但醒来后才发现这只是一个梦。这里的“夜来”二字,既表示诗人在夜晚做梦,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还到”二字表明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内心始终无法忘记故乡洛阳。 整首诗以寒江、竹影、月光等自然景物为载体,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洛阳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寥和忧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作者介绍 戎昱简介
戎昱(rong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一说登进士第。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关键词解释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夜来

    读音:yè lái

    繁体字:夜來

    英语:yesterday

    意思:(夜来,夜来)

     1.入夜。
      ▶唐·杜甫《遣怀》诗:“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2.

  • 归梦

    读音:guī mèng

    繁体字:歸夢

    意思:(归梦,归梦)
    归乡之梦。
      ▶南朝·齐·谢朓《和沈右率诸君饯谢文学》:“望望荆臺下,归梦相思夕。”
      ▶唐·段成式逸句:“虱暴妨归梦,虫喧彻曙更。”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 来还

    读音:lái huán

    繁体字:來還

    意思:(来还,来还)
    归来;回来。
      ▶《史记•陈杞世家》:“﹝楚庄王﹞已诛徵舒(夏徵舒),因县陈而有之,群臣毕贺。
      ▶申叔时使于齐来还,独不贺。”
      ▶唐

  • 阳城

    读音:yáng chéng

    繁体字:陽城

    意思:(阳城,阳城)

     1.春秋时楚国贵族的封邑。
      ▶《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李善注:“阳城、下蔡,二县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