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四首)》 不须惆怅绿枝稠,毕竟繁华有断头。

不须惆怅绿枝稠,毕竟繁华有断头。

意思:不须惆怅绿枝稠,毕竟繁华有断了头。

出自作者[明]徐祯卿的《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不须惆怅绿枝稠,毕竟繁华有断头》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繁华景象和落花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不须惆怅绿枝稠”,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春天的绿叶已经繁茂稠密,但时间的车轮仍在向前,繁华终究会有凋零的一天。这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揭示,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毕竟繁华有断头”,诗人用了一个“断头”,形象地表达了繁华总有结束的时候,寓意深刻。 “夜雨一庭争怨惜”,夜雨中,庭园中的人们都在抱怨春天的短暂和流水的无情,他们惋惜着繁华的逝去。这里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在春天里的情感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夕阳半树小淹留”,夕阳西下,树梢上还残留着余晖,而树下的花影却在水中轻轻荡漾。这里诗人用夕阳和花影来描绘春天的尾声,给人一种凄美之感。 “佳人踏处弓鞋薄”,诗人用“佳人踏处弓鞋薄”来描绘人们踏青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燕子衔来别院幽”,燕子在别院中忙碌地衔泥筑巢,这里诗人用燕子来象征新生的开始,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 最后,“满目春光今亦老,可能更管镜中愁”,诗人用“满目春光今亦老”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镜中自己容颜衰老的愁绪。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须惆怅绿枝稠,毕竟繁华有断头。
夜雨一庭争怨惜,夕阳半树小淹留。
佳人踏处弓鞋薄,燕子衔来别院幽。
满目春光今亦老,可能更管镜中愁。
¤
作者介绍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擅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

关键词解释

  • 断头

    读音:duàn tóu

    繁体字:斷頭

    英语:decollation

    意思:(断头,断头)

     1.亦作“断脰”。身首异处。形容死之壮烈。
      ▶《韩非子•诡使》:“夫陈善田利宅所以

  • 不须

    读音:bù xū

    繁体字:不須

    意思:(不须,不须)
    不用;不必。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
      ▶唐·张志和《渔父歌》:“青篛笠,绿

  • 惆怅

    读音:chóu chàng

    繁体字:惆悵

    短语:迷惘 怅然 怅

    英语:disconsolate

    意思:(惆怅,惆怅)

     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